桐荫仕女图屏

阅读

桐荫仕女图屏(图1)

《桐荫仕女图》屏

绢本
设色
纵128.5厘米
横326厘米

本幅无款印

屏风背面为康熙皇帝临董其昌书《洛禊赋》全文
钤“日镜云伸”、“康熙宸翰”、“敕几清宴”3印

此幅绘制于清朝康熙时期
出自中国宫廷画家之手
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国油画作品之一

作者在图中完全采用西洋油画手法描绘了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
其中不仅运用了明显的焦点透视法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而且极力通过光线照射所产生的高光与投影的强烈明暗关系来表现建筑的立体感
虽然技法尚显稚拙
但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
为中国传统建筑画注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仕女”始称“士女”
其原义泛指男女

(“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
“五臭所校
寡疾难老
士女皆好”

其意指男女
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

《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

)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
从以孙子”之义
此时专指女性

其后
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
“一西秦
时僭改元正始

一唐人
画仕女
上品”

其后
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
称其为神品
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
或入妙品、能品
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

宋代以后
“士女”与“仕女”并用
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
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屏风是我国古代室内的主要陈设器物

其最早的功能为挡风和遮避用

据《三礼图》记载:“屏风之名出于汉世
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

”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
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工艺品
成为古人居室内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家具

屏风在清代发展尤盛
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董其昌(1555—1636年)
字玄宰
号思白
又号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敏

精于书画鉴赏
富收藏

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
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
自谓于率易中得之
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
但并不泥古
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
拙中带秀
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并以其为代表
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帝王的文章或手书

绘画创作中将摄取的物象限定在一个视点、视向和视域的一种透视方法

以这种透视法创作的作品
画面符合生活中直观看到的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和造型原则
效果更为形象逼真

焦点透视法最早在西洋绘画中应用
清代早期传入中国
在当时称为“海西透视法”

绘画创作中将摄取的物象限定在一个视点、视向和视域的一种透视方法

以这种透视法创作的作品
画面符合生活中直观看到的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和造型原则
绘画的形象效果更为逼真

焦点透视法最早在西洋绘画中应用
清代早期传入中国
在当时亦称为“海西透视法”

绘画造型术语
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
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
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桐荫仕女图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