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期绿釉剔刻花卉纹执壶,真品,瓷器,图片,鉴赏

阅读

                               宋时期绿釉剔刻花卉纹执壶<br>真品<br>瓷器<br>图片<br>鉴赏(图1)

  绿釉剔刻花卉纹执壶

高23厘米
口径5厘米
足径9.4厘米

  壶直口
长颈
筒形腹
圈足
颈部两侧对称塑贴花纹
肩一侧置长弯曲的长流
另一侧置扁圆柱形柄
通体施绿釉
釉层较薄
露胎处呈黑褐色
腹部以剔刻的四条竖道为一组间隔出六个开光
开光内剔刻折枝花卉

  此壶造型、釉色都独具特色
特别是腹部采用剔刻工艺
利用胎、釉形成的色调差异造成浅浮雕的艺术效果
20世纪80年代在四川广元瓷窑铺窑址曾采集到与此壶相似的标本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
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
其特点是雕刻较深
花纹有层次
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
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
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
故亦常称刻划花
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一种酒器
最早为瓷质的
出现于中唐时
当时称注子
唐代执壶硕腹
喇叭口
短嘴
壶的重心在下部
后壶体渐瘦长
重心向上提
五代至宋时壶体多为瓜棱式
往往与注碗成套使用
从元代开始
执壶的壶体呈玉壶春瓶式
壶流弯曲而细长
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都有烧制
明清时期
形式变化不大
并开始出现玉、珐琅、金银等质地的执壶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
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
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
其内饰以图纹
            
  花卉画的一种
画花卉不写全株
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
故名
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
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
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
按凸起高度的不同
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
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
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宋时期绿釉剔刻花卉纹执壶,真品,瓷器,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