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之鼎溪山行旅图卷

阅读

禹之鼎溪山行旅图卷(图1)

《溪山行旅图》卷

禹之鼎绘
纸本
设色
纵34.8厘米
横309厘米

本幅右上题“溪山行旅图”

左上题:“文衡山先生溪山行旅图
庚辰长夏为西泠康饴翁老先生摹补尊照成卷
不揣笔墨踈陋
漫应台委
未免布鼓耳

幸大巫教之
广陵禹之鼎敬志

”钤“禹之鼎”、“慎斋”印二方

查升书引首
后纸有王丹林等多家题记

庚辰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禹之鼎时年54岁

画面上山峰绵延起伏
江河气象万千

其间草木丰茂
溪流潺潺
又有亭台楼阁
野渡小店
商旅行人往来其中

主人公出现在画面右前方的山路上
他骑着毛驴
行色匆匆
身后两名童子
一负酒葫芦
一负书简
正在互相嬉戏

此卷是画家应翁嵩年之邀
仿照文徵明《溪山行旅图卷》的笔法描绘翁氏夏日游览山水的情景
可谓是禹之鼎极少见的鸿篇巨制

构图繁密深秀
用笔灵活
点、写、擦、勾、皴、染挥洒自如
干、湿、浓、淡水墨互用
生动地再现了江南秀美怡人的山水之景

主人公的五官轮廓用淡墨勾勒
又施色彩晕染
衣纹用兰叶描
轻重变化有致
形象地表现了久居京城、浮身宦海的主人公对行旅之乐和闲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禹之鼎(1647—1716年)
字尚吉、尚基、上吉等
号慎斋
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官鸿胪寺序班
以画供奉入畅春园

善画人物、山水
尤精写真

初师蓝瑛
兼学宋元诸家

肖像画面貌多样
对白描法、墨骨法、江南法都有研究
所绘人物形神兼备
独具一格
一时名公小像多出其手
其肖像画在清代中期有“当代第一”之誉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

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
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
多为四字
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

因开卷时首先见其
故称“引首”
最早在明初出现

翁嵩年(1648—1730年)
字康饴
号萝轩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清康熙年间进士
官户部主事
善画山水
气质古雅疏拙

著有《天香书屋稿》、《白云山房集》、《友石居集》

文徵明(1470—1559年)
原名壁
字徵明
后以字行
改字徵仲
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

家世武弁
自祖父起始以文显
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

他幼习经籍诗文
喜爱书画
文师吴宽
书法学李应祯
绘画宗沈周

少时即享才名
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
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
十次应举均落第
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
待诏翰林院

三年中目睹官场腐败
一再乞归
57岁回归故里
潜心诗文书画

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
尤精山水

早年师事沈周
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
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

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
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和文坛的领袖
门人、弟子众多
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禹之鼎溪山行旅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