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仿董巨山水图轴

阅读

沈周仿董巨山水图轴(图1)

《仿董巨山水图》轴

沈周绘
纸本
墨笔
纵163.4厘米
横37厘米

五代南唐董源、巨然的风格受到明代吴门画家的重视
成为他们效仿、取法的对象
根据本幅左上角画家自题
图中仿董巨的风格是受民度本人所请

该图在狭长的尺幅中作长林巨壑之景
近处松石陂陀
中间有较大面积的湖水
水面上二人乘小舟垂钓
一座桥从画外延伸至山脚下的彼岸
桥上一文士策杖而行
岸上有茅亭屋舍

再往上山势连绵
景致层层深入
中间一条“S”形的山谷使两边的山峰在狭长的构图中并不显得拥挤
凸显了高远、深远的特色

图中皴笔短促繁密
圆润松秀
用笔注重层层渲染
笔锋内敛
具有外柔内刚的特点

该图在构图、笔墨上受到“董巨”的影响
但是画家融合古人的笔意而又有自己的特点
用笔颇为苍润醇厚
此外策杖归来、舟上垂钓均为当时吴门文士生活的真实写照

画面左上角画家自题曰:“岁晚天寒日
柴门客到时

吾家原有好
尊甫旧惟私

酒尽鸡鸣早
江空雁宿迟

明朝说归去
点烛夜题诗

是癸巳仲冬五日
民度至竹居
欲观予董巨墨法

民度少年博古
当所畏者
安能以不能辞

乃恅愺如此
复系诗一章
以为祖席谈柄

归呈尊甫
必有以教之

沈周

钤“启南”朱文印、沈周白文印

画面下端有“松下”等鉴藏印四方

该图系明成化九年(1473年)沈周47岁时为友人民度所作

沈周(1427—1509年)
字启南
号石田
晚号白石翁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世代隐居吴门
父亲恒吉、伯父贞吉均善画

他早年承受家学
兼师杜琼
后博学宋元诸家
自成一格

一生布衣
优游林下
为人敦厚
笃于友谊
性情随和
胸襟磊落
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
尤以山水著称
有粗、细两种面貌

早年主宗王蒙
上追董、巨
以细笔为主
40岁以后博取诸家
着意于黄公望
风格逐渐变粗
形成粗笔风貌
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
笔墨疏简苍劲
格调雄健宏阔

其成熟时期的山水
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
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
于苍中带秀
刚中见柔

构图造境方面
无论繁复或简略
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
一改元人空寂之境
又着意于朴实的“质”
于拙中藏巧

他开创了“吴派”画风
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董源(
—962年)
五代时南唐画家

一作元
字叔达
钟陵(今江西进贤)人
南唐中主时任北苑使

《宣和画谱》中记载董源作品甚多
但传世寥寥

传董源山水有“水墨”和“青绿”两类
今仅见“水墨”一路
多作江南一带山水景色
幽旷平和
得山水之神气
意趣天真
品格高古
开创江南画派特有风格

后世巨然继承董源衣钵
与之并称“董巨”

巨然
五代宋初画家

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南唐亡
至开封(今属河南省)
为开元寺僧

多以长披麻皴画山水
山顶多作矾头(石块)
与董源并称“董巨”
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中国画技法之一
属辅助性用笔
为突出形象之用

“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
“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
烘托画面形象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沈周仿董巨山水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