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

阅读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图1)

《万松金阙图》卷
南宋
赵伯骕作
绢本
青绿设色
纵27.7厘米
横136厘米

该图无作者款印
后纸有元代赵孟頫跋
称之为赵伯骕真笔

该图画江南的湖畔松岭和楼阁
属青绿山水
笔法清细繁复
格调柔丽雅洁
显示出南宋皇家贵胄新的审美情趣

该图的出现
标志着宋代山水画的表现对象从北方雄浑的山川转移到江南的青山绿水

卷尾除有赵孟頫的跋之外
还有元代倪瓒、张绅的题记

清《墨缘汇观》、《大观录》著录

此处指皇帝的宫阙

赵伯骕(1124--1182年)
字希远
宋宗室
赵伯驹弟
官至和州防御史
曾以副使身份出使过金国

他擅长青绿山水
出自唐代李思训的传派并自成一体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
元代画家、书法家
字子昂
号松雪、水精宫道人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宋宗室
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
入元出仕
历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
卒赠魏国公
谥文敏

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
书画造诣极为精深
“元之冠冕”

其绘画取材广泛
技法全面
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

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
篆、隶、真、草各臻神妙

倡导师法古人
强调“书画同源“

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山水画的一种

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主色的山水画

其特点是着色浓重
装饰性强

存世最早的作品是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
宋代的赵伯驹、赵伯骕等画家均以青绿山水画而名闻于世

倪瓒(**1—1374年)
字元镇
号幼霞
别号云林子等
无锡(今属江苏省)人

家境豪富
筑“云林堂”、“清閟阁”
工诗文
善画山水、竹石
长于书法
谙熟音律

中年以后
既信奉道教
又崇尚佛学
他在诗中自述:“嗟余百岁强半过
欲借玄窗学静禅”

到了晚年
索性卖去田宅
疏散财产
弃家遁迹
“扁舟蓑笠
往来湖泖间”
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
思想愈加空寂

其山水宗法董源
参以荆浩、关仝笔法
用笔方折
创“折带皴”写山石
画树木兼师李成

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
意境清远萧疏
自谓“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

书法从古隶入手
又以“二王”为宗

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张绅(生卒年不详)
字士行
号云门山樵
山东济南人
居吴中

工大小篆
善写墨竹

中国书画著录书

清安岐编著

正编四卷
法书、名画各二卷
续编二卷
法书、名画各一卷

正编法书著录始自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西晋陆机《平复帖》
止于明代董其昌
名画著录始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展子虔《游春图》
止于明代董其昌

记载作品内容、纸绢
摘录题识、印章

所录宋代以前之画颇多考订

间有论及画家之笔墨或画法特色
可资鉴别真赝

续录一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卷
而迄明陆治《种菊图》止
凡121种
亦多名品

续编仅载标题
略记大概

两编所收书画大都为著者自藏
间有求售而未购之物

是书鉴裁精审而有卓见
颇资参考

二十卷
清代吴升编著

吴升
字子敏
吴县(今属江苏)人

自幼雅好古物
尤精于鉴赏书画

此书前九卷著录法书
自三国魏起至明代止
记有每件作品的书写字数、行数及本文
第十卷为《元明贤诗翰姓氏》
录有元、明时期最著名的法书家小传
第十一卷至二十卷著录自东晋至明代的名画
详尽地描述画面
记录款识、题跋
并加以客观的评论

书前有宋荦及翁方纲序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