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时期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元时期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高46.1厘米
口径6.2厘米
足径13.4厘米

  梅瓶胎骨厚重
小口平沿
颈细短
瓶身修长
有八棱
肩饰斜格锦纹
锦纹下一周大如意云头纹
内绘凤或麒麟穿牡丹图样
瓶身中部一周绘4条白龙
衬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纹
近足处饰一周如意云头纹
内绘牡丹花叶

  佛经中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
末至西北
总为八方
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
元朝廷崇道信佛
此器八方
又以龙纹等为饰
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
胎骨细腻洁白
釉质滋润透亮
青花色泽浓艳
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
纹饰繁密
层次丰富
构图严谨
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
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
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
器肩与近足处硕大的青花云头纹借鉴了元代丝织品披肩的图案
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瓷器釉彩之一
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
因蓝花在釉下
所以青花属釉下彩
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
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
然后施透明釉
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
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
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
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
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
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
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
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瓶式之一种
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
瓶体修长
小口
短颈
丰肩
肩下渐收敛
圈足
有的附盖
梅瓶为盛酒用具
自宋代开始流行
元代梅瓶除圆形外
尚有八方形
明清时梅瓶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
并由日用瓷渐变为陈设瓷
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
独角、鹿身、牛尾、通身披鱼鳞
是吉祥的象征
            
  又作曼陀罗、曼吒罗、满荼罗等
意为坛、坛场
轮圆具足
聚集
印度修密法时
为防止魔众侵入
而划圆形、方形之区域
或建立土坛
有时也有上面画佛、菩萨像
事毕像废
故一般以区划圆形或方形之地域
称为曼荼罗
            
唐人对黑色釉地上饰以天蓝或月白等色花斑的瓷器的称谓
唐代工匠为了改变黑釉瓷器的单调色彩
创造性地在黑色的铁质底釉上施加以铜、锰、钛、磷酸钙等为原料的釉料
经高温烧制
釉料相互融合、浸润
变化出黑蓝、天蓝、褐色、月白等彩色斑纹
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产地主要有河南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
产品以腰鼓最为著名
   20世纪60年代
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古陶瓷研究者
先后在河南省的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发现唐代烧制花瓷的窑址
其制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黑色或黑褐色釉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
多产于河南鲁山段店及禹县下白峪和山西交城
一类为黑色、褐色或钧蓝釉色饰以天蓝色彩斑
出产于河南郏县黄道窑和内乡二处
这些窑址**的标本为我们廓清了唐代花瓷的生产状况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元时期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