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时期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元时期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

高25.6厘米
口径6.7厘米
足径9.5厘米

  瓶撇口
细颈
垂腹
圈足
通体施青黄釉
外壁以青花绘蕉叶、莲瓣、鱼藻纹

  这件玉溪窑玉壶春瓶是1973年在云南禄丰元代火葬墓中**的实物资料
元代玉溪窑的青花与景德镇的青花风格明显不同
玉溪窑青花器的胎质酥松
釉色泛黄
青花色调灰暗
釉面玻璃质感很强
此瓶的青花色泽虽不如景德镇青花
但绘画技法自然流畅
寥寥数笔即将纹饰表现得生动
具有一定的活泼艺术效果
充分反映出元代我国边疆地区制瓷业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精湛的技法
瓷器釉彩之一
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
因蓝花在釉下
所以青花属釉下彩
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
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
然后施透明釉
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
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
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以“玉壶先春”得名
指造型为撇口、细颈、硕腹、圈足的瓶式
玉壶春瓶以随时代变化而不同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
时代特征明显
隋代已经出现
宋代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汝窑、耀州窑、钧窑都有烧制
玉壶春瓶亦有带盖者
与早期相比
明、清景德镇窑制品胎薄体轻
釉色莹润
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诸多品种
非常精美
宋至元代玉壶春瓶用做酒器
明、清时渐变为陈设瓷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
以后各朝多有烧造
以“黄”与“皇”谐音
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
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
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
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
然后施黄釉
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
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
故有“浇黄”之称
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
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
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
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
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
其釉面光洁
釉色浅淡娇嫩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
其呈色几无差异
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在陶瓷发展史上
鱼纹出现较早
新石器时期陶器上已有发现
以后历代沿袭
“鱼”、“余”同音
具有“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含义
鱼藻纹成为各个时期瓷器装饰的传统题材
在明清两代尤为常见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原名新平
因地处昌江东南
故又名昌南镇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
以皇帝年号名
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
瓷、茶并茂
工商辐辏
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
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
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
明、清以来
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
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
于是
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
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元时期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