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_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_【价格及图片】_古董鉴定拍卖

雅集网/冉 阅读

北朝_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

北朝_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_【价格及图片】_古董鉴定拍卖(图1)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
北朝
高12.2厘米
口径3.1厘米
足径4.9厘米

瓶呈扁圆形
上窄下宽
略似杏核

敞口
短颈
假圈足

通体施褐绿色低温铅釉
釉层光亮

肩部对称置圆形鼻纽
以便穿绳携带

颈与肩相接部分有一周联珠纹

腹部两面均模印5人一组的胡腾乐舞图案

中央一人于莲座上翩翩起舞
右二人一吹奏横笛
一人打拍

左二人
一执琵琶弹奏
一人双手击钹

五人均深目高鼻
身穿窄袖长衫
腰间系带
脚蹬长靴
是当时西域人的形象

北朝时我国与中亚、西域诸国往来较多
关系比较密切
因此
西域的一些装饰图案如联珠纹、忍冬纹等就出现在瓷器上
成为一种常见的纹饰
西域人物也成为瓷器的装饰题材
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我国中原地区和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背景

此瓶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为研究当时我国的乐舞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件褐绿釉印花人物纹扁瓶的形制、纹饰与1971年河南安阳洪河屯北齐骠骑大将军范粹墓**的几件黄釉印花人物纹扁瓶相似

另外
河北邢窑北朝遗址也**过这种产品

该瓶上的褐绿釉是以适量的氧化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铅作助熔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低温釉
故亦称铅褐绿釉

陶瓷纹饰工艺

即用雕有装饰纹样的瓷质印模
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
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
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

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
成熟于北宋后期

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

宋代定窑印花题材以牡丹、梅花、莲花、萱草为多见
菊花次之

布局有缠枝、折枝、转折等方法
讲求对称

此外还有禽鸟纹、婴戏纹等

纹饰生动活泼
线条流畅

 又称扁壶

圆口微侈
长颈
腹部扁圆
椭圆形底

这种造型是明永宣时期受外来影响而烧制的

瓷器装饰技法之一

以刻有花纹的印模在成型后半干的坯体上压印
使花纹印到坯体上
施釉烧成后
胎上的印纹在釉层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称“模印”

也称“批把”
弦乐器

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
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批
引手却曰把
象其鼓时
因以为名也

”唐朝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

多为半梨形
曲项
以拨子弹拨演奏

陶瓷器装饰纹饰之一
为最早出现的缠枝纹
枝叶蔓卷
相缠成带状

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器上
隋、唐两代盛行

一般与莲瓣纹组合
成为佛教艺术装饰题材之一

后人将忍冬纹归于卷草纹范畴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
以后各朝多有烧造

以“黄”与“皇”谐音
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
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

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
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
然后施黄釉
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

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
故有“浇黄”之称

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
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

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
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
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

其釉面光洁
釉色浅淡娇嫩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
其呈色几无差异
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邢窑的中心窑场位于今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
因这一地域在唐代隶属邢州管辖
故名

始烧于隋代
唐代为繁荣期

盛产白瓷
胎质细腻
釉色洁白

唐代陆羽撰《茶经》中有邢瓷“类银”、“类雪”的记载

唐代邢窑白瓷曾一度被朝廷纳为贡品

唐代李肇撰《唐国史补》曰:“内丘白瓷瓯
端溪紫石砚
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说明邢窑白瓷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


藏品历史
尽在您的指尖
连接全球收藏家社区
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鉴定藏品
明智的投资
想要收藏品的专业估值
请咨询我们的专家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北朝_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_【价格及图片】_古董鉴定拍卖”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