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葵石图轴

阅读

陈淳葵石图轴(图1)

《葵石图》轴

陈道复作
纸本
水墨
纵68.6厘米
横34厘米
本幅自题
“碧叶垂清露
金英侧晓风
道复
”钤“陈淳之印”、“陈氏道复”二白文印
此图所绘秋葵、竹石是当时文人庭园中常见的花木
作者陈道复生活在明代中叶文人荟萃的苏州地区
受业于著名文人画家文徵明
深受“吴派”艺术薰陶
所以取材多为文人喜爱并用以点缀环境的花木
如芭蕉梧桐、荷花水仙、梅兰竹石等
这些花草虽质朴平淡
却别具清秀高雅之致
画家运用水墨写意的技巧和诗书画三结合的手法
将葵石的神韵和情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其中年时的精品
画面一枝秋葵倚斜而出
一花数叶
简洁清爽
根坐围以杂草、嫩竹
参差抉疏
背景湖石相衬
起伏多皱
此轴构图、形态颇具特色
如徐沁《明画录》所评:“其写生
一花半叶淡墨欹毫
疏斜历乱之致
咄咄逼真
久之并伐色淡墨之痕俱化矣
”这种简洁又多姿、写实又灵动的形象
极具文人画“文而逸”的特点
画法运用水墨写意技法
用笔得益于草书功力
多跌宕顿挫和自然牵带之笔
具“逸笔草草”之韵
如湖石和葵花的轮郭线简略快疾
时见卧笔、折锋和飞白
极似狂草用锋
石根的兰竹、杂卉亦多连笔或顿挫
富书写笔韵
葵叶则以水墨挥洒
一笔中即具浓淡轻重
外沿又见自然沁渗痕迹
显示出墨法之精熟
冼练的形象与放逸的笔墨相结合
创造出了水墨大写意花卉画的新风
较之“吴派”前辈有质的飞跃
画上题诗抒发了画家的感怀
增添了画面诗意
狂草字体亦与作画的笔致相协调
互为映衬
诗书画的三结合
使作品更富文人画意趣
陈淳(1483—1544年)
字道复
后以字行
更字复父
号白阳山人
吴(今江苏苏州)人
文徵明弟子
擅长山水、花鸟
中年以后
笔墨放纵
自成一家
山水取法米友仁、高克恭
善作泼墨云山
淋漓纵逸
花鸟初师沈周、文徵明
后纵笔泼墨写意
形象疏斜历乱
笔势飞动苍逸
水墨淋漓随意
达到了文人画所崇尚的“逸格”
也开创了水墨写意花卉画新风
与稍后的徐渭并称“青藤白阳”
文徵明(1470—1559年)
原名壁
字徵明
后以字行
改字徵仲
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
家世武弁
自祖父起始以文显
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
他幼习经籍诗文
喜爱书画
文师吴宽
书法学李应祯
绘画宗沈周
少时即享才名
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
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
十次应举均落第
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
待诏翰林院
三年中目睹官场腐败
一再乞归
57岁回归故里
潜心诗文书画
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
尤精山水
早年师事沈周
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
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
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
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和文坛的领袖
门人、弟子众多
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
 即由吴门画家沈周、文徵明创立的流派
主宗宋元文人画传统
上追五代董、巨
下承元代赵孟頫和“元四家”
着意抒写文人的生活理想和情致
以充溢“士气”的笔墨形式
创画法各异、又共具笔情墨趣的艺术风格
追随者甚众
达一百余人
为明代传人最多的绘画流派
 清初徐沁撰
徐沁(公元17世纪)
字埜公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明画录》共收录明代画家850余人
按画科分类介绍该画科和所属画家
为史传类著述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
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
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陈淳葵石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