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兰竹图卷

阅读

文徵明兰竹图卷(图1)

《兰竹图》卷

文徵明作
纸本
墨笔
纵26.8厘米
横730厘米
本幅绘坡石兰竹、荆棘溪流
无作者款识
钤“悟言室印”、“徵仲”、“徵仲父”、“惟庚寅吾以降”
接纸文徵明自题一段
款署:“徵明題於玉磬山房”
钤“文徵明印”、“衡山”及引首章“停云”
图中兰叶、兰花以淡墨描绘
墨色温润
行笔轻盈流利
行转有致
竹子则以浓墨出之
劲健潇洒
对衬景的描写
作者亦颇具匠心
如坡角土石皆以干笔勾画、皴擦
再以荆棘穿插其间
卷尾一段溪流淙淙
都显示出环境的荒率冷寂
从而愈发衬托出兰、竹高雅清芬、不从流俗的品格
突出了传统文人赋予兰竹的人格精神
作者在自题中言道
此图意在师法宋元时期善画兰竹的诸位文人画大师们的画法
观此图
作者直以行草书、“飞白”笔法入画
正是深得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于八法通”的艺术理论及创作实践的神髓
在如此鸿篇巨制中
作者尽情浑洒
充分表现出了笔墨的逸趣
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画佳作
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著录
文徵明(1470—1559年)
原名壁
字徵明
后以字行
改字徵仲
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
家世武弁
自祖父起始以文显
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
他幼习经籍诗文
喜爱书画
文师吴宽
书法学李应祯
绘画宗沈周
少时即享才名
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
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
十次应举均落第
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
待诏翰林院
三年中目睹官场腐败
一再乞归
57岁回归故里
潜心诗文书画
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
尤精山水
早年师事沈周
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
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
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
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和文坛的领袖
门人、弟子众多
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
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
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
多为四字
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
因开卷时首先见其
故称“引首”
最早在明初出现
亦称“士夫画”
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
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
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
遂大行其道
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
标举“士气”
讲求笔墨情趣
强调神韵
并重视文学修养
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飞白是书画笔墨中的一种笔法
指笔墨线条中夹杂有丝丝露白的笔画
唐代张怀瓘《书断》载:“飞白者
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
”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中称“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
其势飞举谓之飞
”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
元代画家、书法家
字子昂
号松雪、水精宫道人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宋宗室
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
入元出仕
历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
卒赠魏国公
谥文敏
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
书画造诣极为精深
“元之冠冕”
其绘画取材广泛
技法全面
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
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
篆、隶、真、草各臻神妙
倡导师法古人
强调“书画同源“
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书画著录书
清代顾文彬编著
十卷
前有光绪八年(1882年)自序
顾文彬(1811—1889年)
字子山
一字艮庵
江苏苏州人
官至浙江宁绍道台
精鉴赏
富收藏
该书所录作品
上自宋、元
下止于清初四王吴恽
皆为顾氏所藏
每件作品后均有题语
凡所考辨
俱甚精审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文徵明兰竹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