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堇题竹图轴

阅读

杜堇题竹图轴(图1)

《题竹图》轴

杜堇绘
绢本
设色
纵189.5厘米
横104.0厘米
该图画面右上方画家自题曰:“竹色经秋似水清
小阑凉气午来生
新诗题上三千首
散作铿金戞玉声
柽居杜堇
”下钤印两方
一白文印文字不辨
另一为朱文“青天白日”印
此幅为杜堇大幅作品的代表作
图绘一文士头戴高冠
着广袖长袍
面容萧散
长髯飘然
正执笔在竹上题诗
其左侧一童子捧砚侍立
右侧一老一幼凝神观看
背景有山石、石栏等
从文士穿着、神态和题竹的主题来看
应为北宋著名诗人苏轼
图中人物衣纹简洁
多方折用笔
或起笔略顿收笔渐轻
或起笔较轻收笔略顿
转折处多略顿
是在浙派戴进所创蚕头鼠尾描的基础上演变而成
但相对戴进之苍劲雄放而言显得较为文雅内敛
图中翠竹挺拔
山石耸峙
其中前景山石用侧笔皴擦点染
笔墨酣畅
动感较强
后景山石用淡墨挥染
沉着淋漓
主要师法的是南宋院体和浙派笔法
杜堇
字惧男
号柽居、古狂、青霞亭长等
丹徒(今江苏镇江)人
古籍燕京(今北京)
成化中试进士不第
遂绝意进取
工诗文
善绘事
以人物画著称
精白描法
唐寅30岁左右与杜堇相识
甚受其影响
 苏轼(1037—1101年)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次子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
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
上书神宗
遂被贬谪黄州
元祐间复起用
任翰林学士
出知杭州、颍州
官至礼部尚书
绍圣四年(1097年)
党争又起
再谪惠州、儋州
后遇赦北返
病殁常州
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
明白畅达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诗清新雅健
风格独具
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擅书法
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
用笔丰腴跌宕
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工画竹
学文同
为湖州竹派之一
能作枯木、怪石、佛像
出笔奇古
论画力主“神似”
并提倡“士夫画”
强调诗画一律
为古代文人画先驱
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装)
现藏上海博物馆
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
 戴进(1388—1462年)
字文进
号静庵
又号玉泉山人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一生经历坎坷
画风几经变化
青少年时居家习画
受画工父亲戴景祥影响
画法从工笔入手
善绘写真的肖像和精工的寺观佛像
同时又受流行江浙地区的南宋“院体”影响
作劲健一路水墨山水
40岁左右中年时
应征入京
进宫待诏仁智殿
因同行嫉妒进谗
故离开宫廷而流寓京城
居京期间承宗诸家
兼容并蓄
风貌多变
所承传统涉及北宋李郭、南宋马夏、米氏云山、元代盛懋、文人水墨法和浅绛山水等方面
54岁左右离京返乡
晚年卖画课徒
风格日见成熟
典型面貌是从南宋“院体”演化而成的雄劲简逸山水
同时也有融诸家之长、行利兼具的集大成画风
他独树一帜的绘画形成诸多追随者
遂开创了“浙派”
 景山本为位于紫禁城正北的皇家苑囿名称
在此则为乾隆所设的与南府并行的演戏机构名称
乾隆南巡时
江南优伶的演技使其耳目一新
故特命地方官员选送名伶入宫
大批苏、扬名伶入宫后被安排在景山居住和习艺
以别于由太监组成的“内学”
景山设有外头学、外二学、外三学及其它一些部门
与南府共同承应宫中演戏
 亦称院画
是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以后宫廷画家工致精整一路的宫廷绘画
作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
作画讲究法度
重视形神兼备
南宋院画在继承北宋宫廷绘画“状物精微”、“写实之极”风格的基础上
更加讲求构图的简洁
强调画面的空灵
又有新的发展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杜堇题竹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