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穀求志园图卷

阅读

钱穀求志园图卷(图1)

《求志园图》卷

钱穀作
纸本
设色
纵29.8厘米
横190.2厘米
在明代吴门画家的作品中
有许多以他人的室名别号为题
这类作品被张丑称之为“别号图”
如推而广之
还应包括以庄园、庭院为题材的作品
它们在描绘人造园林真实性的基础上
力图表现园林主人的生活理想
反映他们身居闹市
却追求“与深山野水为友”的操守与志向
这类作品成为吴门画派所表现的一种突出的艺术现象
而钱穀的《求志园图》正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件
此卷是钱穀应友人张凤翼之请
描绘其家园春夏之间的景色
卷首有文徵明题“文鱼馆”三字
卷后有王世贞行书《求志园记》
画家从右侧园门画起
以怡旷轩、风木堂、尚友斋为中心
前有庭
后有园
渐次展开
王世贞所撰《求志园记》中采芳径、文鱼馆、香雪廊皆按图可索
抚记展图
这座“旦而旭、夕而月、风于春、雪于冬”的甲第名园中当年文人云集、清谈雅会的盛景似乎随着手卷展开历历在目
虽写实景
却不是简单的再现
更注意了人造景观与湖渚山色的自然风光的谐调与结合
突出了中国古代“虽由人造
宛自天成”的造园理念
用修篁古木、冬梅花篱、白鹅紫鸳表现画主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是托物言志的再创造
事实上
由于画家与画主人在情感、思想、旨趣上的相通
图中寄寓的对天地灵秀、淡泊胸襟的意趣追求
同样是画家本人的内心写照
钱穀(1509-1578年后)
字叔宝
自号罄室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少孤贫失学
后游文徴明门下学习绘画
山水、兰竹爽朗精妙
平生留意吴中文献
曾手录古文金石书几万卷
别号图是以字号为图名进行创作
这类作品往往被称为“别号图”
在明代极为流行
中国古代绘画流派
简称“吴派”
苏州是古吴都城
俗称吴门
历来是经济繁荣
文人墨客云集之地
明代
在吴门地区活动的继承元黄公望、王蒙等人绘画传统的文人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被称作“吴门四家”
他们及其追随者被称作“吴门画派”
该画派的画家在创作上具有诗文书画互应
画风清新淡雅
笔墨刚柔相济的艺术特点
自兴起后
该画派取代了明代早期的“浙派”
对明后期的“松江派”、“云间派”
直至清代、现当代均有重要的影响
文徵明(1470—1559年)
原名壁
字徵明
后以字行
改字徵仲
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
家世武弁
自祖父起始以文显
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
他幼习经籍诗文
喜爱书画
文师吴宽
书法学李应祯
绘画宗沈周
少时即享才名
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
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
十次应举均落第
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
待诏翰林院
三年中目睹官场腐败
一再乞归
57岁回归故里
潜心诗文书画
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
尤精山水
早年师事沈周
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
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
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
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和文坛的领袖
门人、弟子众多
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
 王世贞(1526—1590)
字元美
号凤洲
又号弇州山人
江苏太仓人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
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以诗文名于世
工书法
兼善画
书画评论颇多
为明代著名文人
曾与李攀龙共主文坛
李死后独主文坛二十余年
主张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
倡导复古摹拟
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
在当时影响极大
卒赠太子少保
其著述卷帙浩繁
主要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觚不觚录》《书苑》《画苑》等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形式之一种
有严格而规范的装裱工艺手法
手卷自右向左横向展示
便于案头观赏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钱穀求志园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