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杂画图册

阅读

陈洪绶杂画图册(图1)

《杂画图》册

陈洪绶作
绢本
设色
每开纵30.2厘米
各横25.1厘米
本册共八开
每开均有作者题跋及款印
所画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
全以工笔写之
山岩之结构
花蝶之动态
人物形象之奇特
均已加入了画家个人之造型意念
精彩绝伦
其中一册
以变形夸张的手法表现古拙奇崛的特征
描写佛教传说中的罗汉拄杖坐于大石上
对面跪拜一人
衣饰长摆
异国情调
突出了装饰性趣味
图页上自题名为“無法可說”
颇具禅机
另一册《玉兰柱石图》
图右侧一太湖石竖立
玲珑剔透
紧靠石下伸出一支玉兰花
石另一侧后面也露出一支海棠花
花上一只彩蝶
画家把握住不同的物象特征进行描绘
湖石的稳重坚硬
衬托出花朵的轻盈柔美
浓重的色调托出了玉兰的洁白
画面层次清晰
设色明丽温和
在线条的表现形式上
均用细劲的墨线勾勒
刚柔相济
巧拙互用
于对比中求统一
从署款和绘画风格看
此图是陈洪绶中前期作品
为其代表作之一
陈洪绶(1599—1652年)
字章侯
号老莲、悔迟
诸暨(今属浙江省)人
明代画家
早年受业于著名学者刘宗周、黄道周门下
1642年曾到北京为国子监生
授中书舍人
供奉内廷
不久即离京南归
明朝灭亡后
为躲避清兵
一度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
自号悔迟
亦号老迟
后在杭州以卖画为生
工诗
擅画
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
其画初受蓝瑛影响
后广泛临学古人
并大胆创新
所作人物、花鸟形象古拙
擅用夸张变形手法
独树一帜
为晚明变形主义绘画大师
与崔子忠齐名于南北
世称“南陈北崔”
其画风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著《宝纶堂集》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
又译为“应真”
或又称“尊者”
是释迦牟尼的弟子
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罗汉受佛之嘱
常住世间
守护佛法
“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
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
即阿难、迦叶
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
有木雕、泥塑、石刻
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
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
见《宣和画谱》
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
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
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
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
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
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
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
我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
太湖石为产于太湖区域的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头
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常被作为装饰纹样
寓意长寿
亦称寿石
太湖
在江苏吴县西南
跨江苏、浙江二省
景色优美
湖中小山甚多
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也是中国文人山水画家经常表现的题材
落叶小乔木
叶子呈椭圆形
花白色或淡粉红色
果实亦称海棠
球形
味酸甜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陈洪绶杂画图册”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