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时期蓝地黄彩折枝花纹盘,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清代雍正时期蓝地黄彩折枝花纹盘<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蓝地黄彩折枝花纹盘
清代雍正
高6.8厘米
口径33.3厘米
足径21厘米
清代宫旧藏

  盘撇口、弧腹、圈足
内外壁做蓝地黄彩装饰
内底、内外壁均绘折枝花纹
花筋、叶脉采用印花技法
造型、纹饰均模仿明代嘉靖蓝地黄彩花卉纹盘
圈足内施白釉
足边闪火石
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代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
外围青花双线圈

  花卉画的一种
画花卉不写全株
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
故名
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陶瓷纹饰工艺
即用雕有装饰纹样的瓷质印模
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
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
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
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
成熟于北宋后期
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
宋代定窑印花题材以牡丹、梅花、莲花、萱草为多见
菊花次之
布局有缠枝、折枝、转折等方法
讲求对称
此外还有禽鸟纹、婴戏纹等
纹饰生动活泼
线条流畅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
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
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对瓷器露胎部位的专门称谓
瓷器在烧制过程中
露胎部位由于含铁量较高
烧成后呈现出斑驳状不规则的红色与胎体本身的白色相结合的现象
这种现象多在明代瓷器上出现
是由于胎土淘洗不净、含铁量较多等原因造成的
其颜色恰似被火烧过后的泥土或石头
故称“火石红”
即燧石
主要由隐晶质石英组成
外观与玉髓相似
颜色暗淡无光彩
一般为浅灰或褐黑等色
通常呈结核状、致密块状
具有显著的贝壳状断口
裂片尖锐
用铁锤敲击时能发出火星
主要产于石灰岩中
瓷器釉彩之一
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
因蓝花在釉下
所以青花属釉下彩
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
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
然后施透明釉
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
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
成为明、清代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清代雍正时期蓝地黄彩折枝花纹盘,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