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时期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清代雍正时期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胭脂红开光珐琅花鸟纹碗
清代雍正
高4.5厘米
口径9.2厘米
足径3.6厘米

  碗撇口
深腹
圈足
碗内施白釉
内壁模印鹭鸶莲花图
碗心模印“永乐年制”阴文四字篆书款
外壁以胭脂红为地
上饰三个团扇形开光
开光内分别绘“寿山福海”、“福寿万代”、“竹梅双雀”图
开光之间以绿、紫、黄等彩描绘皮球花纹
外底绘一硕桃
桃实内以胭脂红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这种集模印、彩绘于一体的装饰方法在雍正珐琅彩瓷器中极为罕见
此外
这种将年款署于一枚桃实中的作法也是非常独特的

  康熙、雍正时珐琅彩瓷器所用白瓷胎绝大多数是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的
也有个别使用宫廷遗留的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暗花白瓷胎
这件珐琅彩花鸟纹碗即为其中的一件
亦称“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
为低温釉彩
包括釉和彩两种:一为浓艳的粉红釉
因色若胭脂而得名
始见于康熙晚期
雍正时用得较多
施釉较薄
色调鲜艳
另一种指绘画于粉彩器上的桃红色彩
多用于花卉图案上
绘工精致
笔触细腻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
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
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
其内饰以图纹
            
彩瓷品种之一
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
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
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
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乾隆时期
宫中收藏的珐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
据档案记载有400多件
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
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
宫廷控制极为严格
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
运送到宫廷后
在皇帝的授意下
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
宫廷写字人题写诗句、署款
最后入炭炉经600℃左右焙烧而成
   珐琅料是一种人工烧炼的特殊彩料
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赖从欧洲进口
雍正六年以后
清代宫造办处已能自炼20余种珐琅料
而且色彩种类比进口彩料更为丰富
遂使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
还有一类特有的在宜兴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
典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
是中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
那些形状看似普通的珐琅彩盘、碗、瓶等
已摆脱被用作餐具的功能
纯属能给人们视觉带来美的享受的艺术珍品
珐琅
又称“佛郎”“法蓝”“琺瑯”
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
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
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
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
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
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瓷器装饰技法之一
以刻有花纹的印模在成型后半干的坯体上压印
使花纹印到坯体上
施釉烧成后
胎上的印纹在釉层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称“模印”
            
篆刻的一种方式
即把印文镌成凹状
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白色
因而又称为白文
            
又称团花
清代叫绣球花
其组合形式多样
以外观极似球状而名
            
  创烧于康熙晚期的珐琅彩瓷
至雍正时发展到一个全新时期
它一改康熙珐琅彩多在色地上画图案装饰的风格
而在白色釉地上以工笔重彩画描绘花鸟、山水、竹石等
同时配以相应的题诗
使中国传统画中所讲究的诗、书、画、印画法在珐琅彩瓷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雍正时善以单一彩料绘画形成画面色调淡雅、柔和的特点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
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
就能烧成白瓷
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
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
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
它为元、明、清代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原名新平
因地处昌江东南
故又名昌南镇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
以皇帝年号名
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
瓷、茶并茂
工商辐辏
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
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
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
明、清代以来
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
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
于是
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
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明清代两代的官窑
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
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
初设时有窑20座
宣德年间增至58座
厂内分工计23作
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
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
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
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
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清代雍正时期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