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维仪蕉石罗汉像轴

阅读

方维仪蕉石罗汉像轴(图1)

蕉石罗汉像轴
清康熙元年(1662)方维仪绘
纸本
水墨
纵65厘米
横29.3厘米

此为闺阁画家方维仪78岁高龄时所作

图绘二罗汉坐蕉荫奇石下
芭蕉因空心在佛教中常被用来比喻身心虚幻不实
石头在文人画中象征坚贞
该图以蕉石为背景
一虚一实
富有禅意

图中线条简劲流畅而不失清秀柔和
墨色清淡
与画家温婉的女性气质相符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

又译为“应真”
或又称“尊者”
是释迦牟尼的弟子
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罗汉受佛之嘱
常住世间
守护佛法
“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
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
即阿难、迦叶

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
有木雕、泥塑、石刻
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
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
见《宣和画谱》

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
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

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
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

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
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

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

亦称“士夫画”
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
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
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
遂大行其道

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
标举“士气”
讲求笔墨情趣
强调神韵
并重视文学修养
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方维仪蕉石罗汉像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