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期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真品,瓷器,图片,鉴赏

阅读

                               宋时期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br>真品<br>瓷器<br>图片<br>鉴赏(图1)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梅瓶

高39.4厘米
口径3厘米
足径9厘米

  瓶小口
口下出楞
短颈
溜肩
瘦长腹
圈足
通体绘有黑彩纹饰
外底露胎
肩部绘双层莲瓣纹与朵花纹各一周
腹部绘主题纹饰缠枝花卉
花瓣肥大
花叶纤细卷曲
画面虽然满密
但花、叶主次分明
清晰可辨
腹下部亦绘朵花与上仰莲瓣纹
与肩部纹饰相呼应
各层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

  磁州窑中白地黑花装饰的瓷器
最能体现出民窑那种粗犷豪放、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
人们习惯上将这种风格称作“磁州窑型”
它最基本的特征
是在白度不高且比较粗糙的胎体上施一层化妆土
以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
然后在这层化妆土上施用各种装饰手法
因而形成了磁州窑特有的风格

  白地黑花为宋、金、元时期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品种
装饰效果类似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其纹饰均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
如山水、花鸟、人物、婴戏、动物、诗、词、曲、对联、警句等
内容丰富
纹饰绘画用笔简练
线条明快
图案结构自由
带有绘画性的构图则表现故事和传说的情节
所描绘的人物活动、飞翔的群雁、游动自由的鱼、水中摇摆的水草
以及画中题诗等都形式自如活泼
富于生活气息
  北宋、元、金代北方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
窑址位于河北磁县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
宋代属磁州
故名
产品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彩绘瓷为主
白瓷装饰有划花、剔花、绿斑、褐斑及珍珠地划花等
白地釉下黑、褐彩划花器是磁州窑的优质瓷
器物除瓶、缸、罐、碗、盆等日用品外
以瓷枕颇为著名
枕底往往有张家、李家、王家和陈家造等印记
图案内容除一般的花鸟禽兽外
还有各种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
清新活泼
瓷枕上往往书写宋、金流行的词牌、曲牌
如《满庭芳》、《朝天子》、《普天乐》等
开创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途径
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磁州窑系特有的品种之一
其工艺过程是在成型的坯胎上敷一层洁白的化妆土
然后用毛笔蘸一种含铁量较低的褐铁矿石料在白色的化妆土上绘画
再罩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
入窑经高温烧成
纹饰题材多来自民间生活
黑白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
具有醇厚的乡土气息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
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
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瓶式之一种
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
瓶体修长
小口
短颈
丰肩
肩下渐收敛
圈足
有的附盖
梅瓶为盛酒用具
自宋代开始流行
元代梅瓶除圆形外
尚有八方形
明清时梅瓶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
并由日用瓷渐变为陈设瓷
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
         
  莲花俗称“佛花”
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
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
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
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
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
枝叶相互缠绕
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
统一中寓变化
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
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
大多数情况下
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化妆土
即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
用水调和成泥浆
涂在陶胎或瓷胎上
在器物表面留着的一层薄薄的色浆
化妆土又称陶衣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宋时期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真品,瓷器,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