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期黄釉黑彩竹纹瓶,真品,瓷器,图片,鉴赏

阅读

                               宋时期黄釉黑彩竹纹瓶<br>真品<br>瓷器<br>图片<br>鉴赏(图1)

  黄釉黑彩竹纹瓶

高29.8厘米
口径5.3厘米
足径8.2厘米

  瓶小口出沿
短颈
丰肩
鼓腹
腹下收敛
瘦足
胎呈粉白色
胎上涂一层化妆土
再通体施褐黄釉
外壁在釉下以黑彩描绘纹饰
肩与足部为相间的弦纹和波纹
腹部画竹纹
竹叶以单笔绘成
简洁生动

  此瓶之黑彩施于褐黄釉下
呈现出与磁州窑白地黑彩器不同的艺术效果
梅瓶在宋、金、元时期的北方磁州窑、山西介休窑等地许多窑口均有烧造
但此种在褐黄釉下绘黑彩竹纹的梅瓶并不多见
此瓶应为盛酒用具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
以后各朝多有烧造
以“黄”与“皇”谐音
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
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
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
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
然后施黄釉
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
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
故有“浇黄”之称
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
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
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
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
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
其釉面光洁
釉色浅淡娇嫩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
其呈色几无差异
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化妆土
即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
用水调和成泥浆
涂在陶胎或瓷胎上
在器物表面留着的一层薄薄的色浆
化妆土又称陶衣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
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
大多数情况下
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北宋、元、金代北方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
窑址位于河北磁县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
宋代属磁州
故名
产品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彩绘瓷为主
白瓷装饰有划花、剔花、绿斑、褐斑及珍珠地划花等
白地釉下黑、褐彩划花器是磁州窑的优质瓷
器物除瓶、缸、罐、碗、盆等日用品外
以瓷枕颇为著名
枕底往往有张家、李家、王家和陈家造等印记
图案内容除一般的花鸟禽兽外
还有各种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
清新活泼
瓷枕上往往书写宋、金流行的词牌、曲牌
如《满庭芳》、《朝天子》、《普天乐》等
开创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途径
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瓶式之一种
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
瓶体修长
小口
短颈
丰肩
肩下渐收敛
圈足
有的附盖
梅瓶为盛酒用具
自宋代开始流行
元代梅瓶除圆形外
尚有八方形
明清时梅瓶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
并由日用瓷渐变为陈设瓷
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宋时期黄釉黑彩竹纹瓶,真品,瓷器,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