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骊山避暑图屏

阅读

袁耀骊山避暑图屏(图1)

《骊山避暑图》屏
清袁耀绘
绢本
设色
纵237厘米
横31.7厘米和57.4厘米

本幅题:“辛卯二月中浣邗上袁耀拟意”
钤“袁耀之印”、“昭道氏”二印

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
唐代在此建行宫
山北有温泉
初名温泉宫
唐玄宗李隆基时更名为华清宫

玄宗和宠妃杨玉环常在此避暑游玩
演绎出千古爱情绝唱

袁耀根据这段史实
充分发挥想象
绘成此幅巍峨壮观而又风光旖旎的画面

图中的楼阁建筑隐没于群山之间
相互辉映
山石的雄浑与建筑的精巧彼此衬托

袁江、袁耀不是单纯的界画家
他们对于建筑画的贡献在于开创了将山水与楼阁有机地结合而形成浑然一体的新风格

他们笔下的殿宇楼阁
或以坚实的山岩为依托
或以浩淼的江湖为背景
画山石用斧劈皴、鬼面皴、卷云皴
给仙境般的楼阁构筑出真实可信的空间
而工致细腻、富丽堂皇的建筑也为冷漠的山石增添了色彩与生趣
从而赋予楼阁界画深远的意境和宏大的气势
创造出一种华丽精致的画风
在清前期扬州画家中别具一格

而袁耀在当时文人山水画时代独不为时流所诱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
其建筑画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艺术水准
在整个界画楼阁的发展史上
都是当时和后来人所无法比拟的

袁耀(生卒年不详
约活动于18世纪中期)
字昭道
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袁江之子

生平资料很少
《画人补遗》一书中称其“山水楼阁尚能守家法”

工于山水楼阁界画
继承了唐宋及明代仇英青绿山水的画法

笔墨严整工细
设色艳丽浓郁
与父袁江同为清代界画代表人物

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唐玄宗(685—762年)
即唐明皇李隆基
712年至756年在位

执政前期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史称“开元之治”

后期朝政日渐荒废
终致“安史之乱”爆发
遂被尊为太上皇
后抑郁而死

袁江(约 1671—1746年以后)
字文涛
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擅画山水楼阁

早年师法仇英
中年继而临摹古人画
在传统基础上创出自己的新路

其界画在清代被推为第一

指依靠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

以宫室、楼台、屋木等建筑为表现对象
又称“宫室画”、“屋木画”

中国画技法名称

皴法是指用画笔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
“斧劈皴”是皴法的一种
画家采用毛笔横扫
用笔极有力度
以表现山脉坚硬之石质
犹如巨斧劈出一般
很有特色
故名“斧劈皴”

中国画传统技法名
用以表现山石的纹理
由五代北方山水画代表荆浩最先使用

中国画传统技法名
用以表现山石树木纹理
由北宋山水画代表李成、郭熙最先使用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袁耀骊山避暑图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