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清凉环翠图卷

阅读

龚贤清凉环翠图卷(图1)

《清凉环翠图》卷

龚贤作
纸本
设色
纵30厘米
横144.5厘米

本幅自题:“清涼環翠
龔賢

”钤“半”、“千”印

引首吴昌硕篆书“言采其薇”四字

龚贤晚年在南京清凉山购置了几间瓦屋和半亩土地
栽花种草
潜心作画
名“半亩园”
此图即描绘龚贤所居的清凉山实景

画面大江开阔
古城环绕
山峦起伏绵延
清凉台隐现于云雾之间
构图平中寓奇

设色以石绿为主
配以花青大片晕染
浓郁沉厚
水墨淋漓

此图规格、尺寸、画法均与其同藏故宫博物院描绘栖霞山景色的《摄山栖霞图》卷相同
当为同时所作

正如尾纸曾熙题跋所评:“野遗居金陵最久
所写山皆金陵

二图尤苍苍郁郁
读之如游栖霞、清凉
扩我壮怀也

”龚贤平生极少作设色画
广州美术馆藏其《秋山飞瀑图》轴
自题:“半亩居人年近六十
未尝一为设色画
盖非素习也……

”年款“丙辰”(康熙十五年
1676年)
龚氏时58岁
故此幅当为其58岁以后晚年所作

《虚斋名画录》著录

龚贤(1618—1689年)
一名岂贤
字半千
号野遗 、柴丈人等
江苏昆山人
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
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
入清隐居不出
居南京清凉山
买画课徒
生活清苦

性孤僻
与人落落寡合

他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

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
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
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
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
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
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

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

工诗文
善行草
源自米芾
又不拘古法
自成一体

著有《香草堂集》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

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
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
多为四字
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

因开卷时首先见其
故称“引首”
最早在明初出现

吴昌硕(1844—1927年)
原名俊
字昌硕
以字行
号苦铁、缶庐等
浙江安吉人

早年习书
中年学画

曾任官府小吏
后以鬻书卖画为生

绘画以写意花卉著称于世
对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

精篆刻
被推为“西泠印社”社长

书法一变前人成法
风格独特
长于摹写石鼓文
并以此擅名于近代书坛

与任伯年、高邕等在沪书画家相友善

著有《缶庐诗存》
后人整理出版其画集多种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22千米
又名摄山
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
因此得名

山有三峰
主峰三茅峰(又名凤翔峰)海拨286米
卓立天外
东北一山形若卧龙
名为龙山
西北一山状如伏**
名称**山

栖霞山山深林茂
泉清石峻
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

深秋时节
层林尽染
枫叶如火
届时当地人喜爱举家游览
民间有“春牛首
秋栖霞”之俗

又名“拖尾”
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
位于后隔水之后

用镶料纸接成
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
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
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

古代的干支记日法
以十个天干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个地支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成六十个词组
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
用以记日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龚贤清凉环翠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