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轴

阅读

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轴(图1)

《林和靖诗意图》轴

董其昌绘
纸本
墨笔
纵88.7 厘米
横38.7厘米

本幅署题二
右上自题七言诗一首:“山水未深鱼鸟少
此生还拟重移居

只应三竺溪流上
独木为桥小结庐

写和靖诗意

玄宰
甲寅二月廿二日雨窗识”

下钤“董其昌印”白文印

左上又题云:“元时倪云林、王叔明皆补此诗意
惟黄子久未之见
余以黄法为此

玄宰重题
辛酉三月

”下钤“董其昌印”朱文印

此图作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时董氏60岁
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67岁时重题

此图是根据北宋诗人林和靖诗意而创作

以深远法构图
峰峦起伏
林木葱郁
溪水相映
茅屋草舍点缀其间

用笔萧散
用墨秀润
得黄公望遗韵
有秀逸苍浑之气

鉴藏印左下角钤“高詹事”白文印、“竹窗”朱文印”、“偶为潘省安所有”朱文印、“嘉兴王逢辰藏”朱文印、“惕庵心赏”朱文印
右下角钤“华源草堂”白文印、“小琴鉴赏”白文印、“张照之印”白文印
右上方钤“曾在徐颂鱼处”朱文印、“阮氏琅嬛仙馆收藏印”朱文印

董其昌(1555—1636年)
字玄宰
号思白
又号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敏

精于书画鉴赏
富收藏

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
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
自谓于率易中得之
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
但并不泥古
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
拙中带秀
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并以其为代表
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叔明(**8—1385年)
即元末画家王蒙的字
号香光居士
一号黄鹤山樵
湖州(今属浙江省)人

工诗文书法
善画山水

曾得黄公望指点
又远师董源、巨然
能自出新意
是元末富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

他鲜明的艺术观点
高度的艺术才能
为世人所推崇
其作品亦广为人们临习
影响深远

  中国山水画技法

宋代郭熙认为深远是:“自山前而窥山后”

以此法构图即有此意
似在山前或山上远眺
望见远处的峰峦重重叠叠
无穷无尽
这种方法宜表现深远的意境

黄公望(1269—1354年)
字子久
号大痴道人

本姓陆
名坚

字子久
号一峰、大痴道人
晚号井西老人

/常熟(今江苏)人

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
曾入狱
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
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

他专擅山水
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
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
为“元四家”之首
著有《山水诀》

张照(1691—1745年)
初名默
字得天、长卿
号泾南、天瓶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书法家和戏曲作家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

官至刑部尚书
预修《大清会典》

乾隆元年(1736年)以挟私误军罪等廷议当斩
被乾隆帝特赦

历任武英殿修书处行走、内阁学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等职

资学明敏
工诗善文
精音乐、绘画、书法

书法初学董其昌
中年出入颜、米
为“馆阁体”书法代表者

乾隆初年所谓的“御书”匾额和书画题跋多由他代笔

奉旨与允禄主持续修康熙朝音乐著作《律吕正义》
撰拟文庙乐章
编撰《劝善金科》、《升平宝筏》、《月令承应》、《法宫雅奏》、《九九大庆》等宫廷戏曲剧本

参加编撰宫廷书画著录《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
书法汇刻有《天瓶斋帖》

乾隆十年(1745年)奔父丧途中在徐州病亡

谥“文敏”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