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

阅读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图1)

《潇湘奇观图》卷

米友仁作
茧纸本
墨笔
纵19.8厘米
横289厘米

本幅无款印
后纸自题一段:“先公居鎮江四十年
作庵於城之東高崗上
以海岳命名
一時國士皆賦詩
不能盡記

翰林承旨翟公詩:‘楚米仙人好樓居
植梧崇岡結精廬

下瞰赤縣賓蟾鳥
東西跳丸天馳驅

腹藏萬卷胸垂胡
論議如何決九渠

掀髯送目遊八區
欲叫虞舜浮蒼梧

'云云
餘不能記也

此卷乃庵上所見
大抵山水奇觀
變態萬層
多在晨晴晦雨間
世人鮮複知此

余生平熟瀟湘奇觀
每於登臨佳處
輒複寫其真趣成長卷以悅目
不俟驅使爲之
此豈悅他人物者乎

此紙滲墨
本不可運筆
仲謀勤請不容辭
故爲戲作

紹興乙卯孟春建康□□官舍
友仁題

羊毫作字
正如此紙作畫耳

”乙卯为绍兴五年(1135年)
米友仁50岁

后纸另有薛羲、葛元喆、吴匏硕、贡师泰、邓宇志、董其昌等宋、元、明14家题跋

米友仁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长子
父子两人共创“米家山水”

此图绘米友仁十分熟悉的潇湘奇观景致
深得其“变态万层”之“真趣”

开卷便是浓云翻滚
隐现出远山坡脚
随着云气的飘动变幻
逐渐显露出山形
重迭起伏的峰峦影影绰绰地展现于团团白云中

中段山川始露出清晰真容
主山屹立
尖峰高耸
树丛映带
沙渚数重
甚富高远和深远感

结尾处山色又渐趋淡远
唯近处林岸、草庐明晰

自首至尾
迷濛、清明以及远近、浓淡
几度变幻
奥妙莫测

时隐时显
忽明忽晦
迷濛又富有变化
故时人谓他“善画无根树
能描朦胧云

”(汤垕《画鉴》)同时他也很讲究笔法
以大笔触的遒劲笔法来泼染水墨
墨随笔走
在大笔涂染块面中
多有纵点、横点、落茄点和不规则的破笔点
亦见连勾带擦的线条

笔与墨的有机结合
使米氏云山兼具滋润和沉郁的特色

清·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等书著录

潇湘
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湘江
二水汇入洞庭湖
古文“潇湘”也泛指洞庭湖一带河湖密布的地区

洞庭一带山清水秀
风光无限
不同时节、不同地点、不同角度的景致都大有可观
古人将其主要景点概括为“潇湘八景”

分别为: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潇湘夜雨、平沙落雁、渔村夕照、山市晴岚、烟寺晓钟、暮雪

八景各有侧重
包含了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可谓“朝昏之气不同
四时之景不一”

自宋代起就有专为游人欣赏风光而建的“八景台”
后世不断有诗人、画家为其歌咏图记
“潇湘八景”之名长盛不衰

米友仁(1074—1153年
一作1086—1165年)
南宋书画家

一名尹仁
字元晖
晚号嫩拙老人
祖籍太原
迁襄阳(今属湖北)
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米芾长子
世号“小米”

力学嗜古
善书画
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入掌书学

南渡后
官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

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
书法学其父
颇似

其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
略有变化
别具面目

用水墨横点
连点成片
构成“烟云变灭
林泉幽壑
生意无穷”的画面
自称“墨戏”
世称“米氏云山“
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董其昌(1555—1636年)
字玄宰
号思白
又号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敏

精于书画鉴赏
富收藏

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
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
自谓于率易中得之
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
但并不泥古
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
拙中带秀
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并以其为代表
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米芾(1051—1107年)
字元章
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
祖籍山西太原
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
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曾任地方官
宋徽宗时任书学博士
擢礼部员外郎
人称“米南宫”

精书画
绘画擅长水墨山水
作泼墨云山
自云:“信笔作之
多烟云掩映
树石不取细意
似便已

”(米芾《画史》)创“米家山”

他善用墨法
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
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
尽得之矣

”(《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
极富笔墨情趣
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

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
后博采众长
自成一家

用笔变化多端
有“八面出锋”之誉
结体欹侧多姿
具真率自然之趣
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
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由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立的山水画样式

主要描绘江南水乡烟云掩映、风雨显晦的迷濛景色
画法突破运用线条表现峰峦、树木、云水的传统方法
强调用墨
吸取王洽的“泼墨”、王维以来的“水墨渲染”、董源的“淡墨轻岚”和点子皴
又参以破墨、积墨、焦墨
通过墨的深浅浓淡和笔的横点排比
来表现烟云变幻、风雨微茫的景象
模糊中见意趣

米友仁笔墨更见淋漓
善用横点的“落茄皴”和泼墨的“拖泥带水皴”
笔简意赅

后人亦称之为“米点水山”或“米氏云山”

二米开创的新格对后世影响巨大
诸多画史也给以极高评价
如董其昌《容台别集》论:“画至二米
古今之变
天下之能事牢矣

”山川指山岳、河流和平野

方志类书中常将“山川”列为一目
用以记载某一地区的形胜
诸如:山脉、河流、湖泊、池沼、津梁
以及与山川有关的森林、矿藏、名胜、景观等

卞永誉(1645—1712年)
字令之(一作合之)
号仙客
盖州(今辽宁盖平)人
隶汉军正白(一作镶红.又作正蓝)旗籍

官至刑部尚书

博学好古
家富藏书籍、碑帖、书画

能书
善画水仙、柏石

精于鉴赏书画
朱彝尊《论画诗》有“妙鉴谁能别苗发
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
即指卞氏与另一位鉴藏家宋荦

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60卷采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其所目见耳闻者
汇而成编
上溯魏晋
下迄元明
集著录之大观
尽鉴赏之能事
至今仍是古书画研习者参阅和引征的重要书目之一

另辑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80卷

其常用鉴藏印记有:“令之”、“仙客”、“式古堂”、“卞令之鉴定”等

六十卷
清卞永誉编著

分《书考》、《画考》
著录其目见之清代以前的法书、名画

是书淬取著录书画诸体之长处
又分门别类
先纲后目
先总后分
先本文而后题跋
先本卷而后征引他书
辨其源流
别其真赝
考究详明

又用大小字体、眉注圈识分别正文与外录
条理井然
眉目清楚

自魏晋以来而迄清康熙时所传世之书画于此大备

书画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
辑录诸家画论

此书著录宏富
尽管间有谬误
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备之作

二十卷
清代吴升编著

吴升
字子敏
吴县(今属江苏)人

自幼雅好古物
尤精于鉴赏书画

此书前九卷著录法书
自三国魏起至明代止
记有每件作品的书写字数、行数及本文
第十卷为《元明贤诗翰姓氏》
录有元、明时期最著名的法书家小传
第十一卷至二十卷著录自东晋至明代的名画
详尽地描述画面
记录款识、题跋
并加以客观的评论

书前有宋荦及翁方纲序

中国古代书画著录书
清代顾文彬编著

十卷
前有光绪八年(1882年)自序

顾文彬(1811—1889年)
字子山
一字艮庵
江苏苏州人

官至浙江宁绍道台
精鉴赏
富收藏

该书所录作品
上自宋、元
下止于清初四王吴恽
皆为顾氏所藏
每件作品后均有题语
凡所考辨
俱甚精审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