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期巩义窑绞胎枕,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唐时期巩义窑绞胎枕<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巩义窑绞胎

高8厘米
长12.5厘米
宽8.8厘米

  此枕造型小巧
呈长方形
枕面前低后高
前侧有一通气孔
枕面及枕侧面以白、褐两色胎土绞出的五瓣团花纹样数组装饰
外罩黄釉

  经与窑址采集的标本相互印证可以断定
此绞胎枕属于河南巩义窑产品
巩义窑绞胎器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全绞胎
即以深、浅两色胎泥相互绞合在一起再成型
另一种是贴面绞胎
即先将两种不同颜色的胎泥绞合在一起
绞出不同的纹理
再切成薄片
用胎泥将薄片粘贴到器物上
这种做法一是为了节省绞胎原料
二是为便于做出各种图案花纹
巩义窑窑址在河南省巩义市
该窑创烧于隋代
唐代有很大发展
以烧白瓷为主
也烧造三彩釉陶及黄绿釉、蓝釉陶器
唐开元时期这里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贡瓷
绞胎为唐代瓷器生产中出现的新工艺
流行于唐、宋时期
其做法是用白、褐两种颜色的泥绞出木理纹及团花、水波、行云等纹样
宋代还出现了羽毛状花纹
这种工艺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途径
唐代绞胎器物以河南巩义窑产品最具代表性
常见器物有瓶、罐、盘、枕等
中国传统纹饰之一
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
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
以后各朝多有烧造
以“黄”与“皇”谐音
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
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
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
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
然后施黄釉
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
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
故有“浇黄”之称
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
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
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
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
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
其釉面光洁
釉色浅淡娇嫩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
其呈色几无差异
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唐时期巩义窑绞胎枕,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