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期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唐时期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

高22.7厘米
口径11厘米
底径12.2厘米

  注子撇口
阔颈
瓜棱形长圆腹
肩一侧置六棱形流
另一侧置曲柄
通体施青釉
腹部以釉下褐彩勾描一株花草及一只硕鸟
褐彩线条内涂釉下绿彩

  此器造型饱满
青釉下有褐、绿两色彩
图案线条流畅
是不可多得的唐代长沙窑瓷器珍品

  唐代长沙窑大量烧造釉下彩绘瓷器
它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釉色
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技术
开创了后世釉下彩瓷器的先河
从大量实物观察
此类装饰的初期形式是单一的褐彩斑点
之后
演变成精美的褐绿彩斑点
装饰内容从斑点纹发展到花鸟动物纹
有的则以宝塔等建筑或诗文为题材
其装饰手法是
借助毛笔用彩料在生坯上绘画纹饰
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烧成
彩料经高温处理后色彩经久不变
长沙窑工匠们除了擅长瓷器色彩和装饰内容变化外
也在造型上创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器皿
特别是注子的造型之多
在唐代可称首屈一指
以注口为例
就有直口、洗口、喇叭口等
注腹则有长腹、圆腹、瓜棱形腹、椭圆形腹和袋形腹等
注流的安置也颇具匠心
有方形、八角形、直管形等
注柄的款式则随注身而变化
开创一代新风

  由于在长沙窑遗址**的注子上书写有“陈家美春酒”、“酒温香浓”、“自入新峰市
唯闻旧酒香”等题识者
因此证明这类注子是当时的酒壶
唐代瓷窑之一
最早于今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发现其窑址
又称铜官窑
创烧于唐
晚唐为其极盛期
五代后衰落
唐代长沙窑的彩绘新工艺对宋彩绘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注子为唐人对壶的称谓
唐代李匡文《资暇集》云:“元和初
酌酒犹用樽杓
所以承相高公有斟酌之誉
虽数十人
一樽一杓挹酒而散
了无遗滴
居无何
稍用注子
其形若罃
而盖、嘴、柄皆具
”后宋、明之人仍引此说
瓷器釉色名
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
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
呈现青绿色泽的釉
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
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
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
至唐代日臻完美
被誉为“千峰翠色”
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
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
明清之际
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
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
苍翠欲滴
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
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一种以铁为主要呈色剂的彩料
始见于西晋后期
东晋到南朝早期曾普遍使用
而在隋唐白瓷上运用效果尤佳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
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
经高温烧制后
呈青绿色或青黄色
所以称为青瓷
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
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
东汉晚期窑址**的青瓷
质地致密
透光性好
吸水率低
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
器表通体施釉
胎釉结合牢固
釉层透明
莹润光泽
清流淡雅
秀丽美欢
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
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
从东汉起
历经六朝
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
青瓷始终盛烧不衰
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唐时期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