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期三彩胡人牵骆驼俑,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唐时期三彩胡人牵骆驼俑<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三彩胡人牵骆驼

骆驼高70厘米
长51厘米
俑高68厘米

  俑白色陶胎
面部敷粉画彩
身施黄、绿、白三色釉
深目高鼻
胡人形像
头戴折沿尖顶帽
身穿窄袖长袍
领口外翻
内着半臂
腰后系一包袱
下着裙
足蹬长靴
双手握拳
姿势呈拉缰绳状
驼俑为双峰驼
上有毡垫
周身以黄釉作为主色调
驼首上昂
张嘴作嘶鸣状
腰身略长
四腿直立于长方形托板上

  这组唐三彩俑比例和谐
神情准确

  “胡人”是古代汉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并扩而大之
涵盖中亚、西亚等少数民族与国家
由长安通向中亚、西亚以至于阿拉伯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通、贸易的重要纽带
唐代时这条商路更加繁荣
商队络绎不绝
骆驼是商客的坐骑
也是托运物资的工具
被称为“沙漠之舟”
墓中以胡人牵驼俑作为随葬品
是对唐代现实生活的生动反映
“胡”
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
《洛阳伽蓝记·城南》载:“狮子者
波斯国胡王所献也
  一种衣服样式
最早可能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盛行于唐朝
后逐渐衰落
有关半臂
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
一般认为半臂与半袖意义相同
男女通用
也有人认为半臂为男子服饰
半臂多为锦制
成都是其生产制作的中心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
以后各朝多有烧造
以“黄”与“皇”谐音
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
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
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
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
然后施黄釉
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
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
故有“浇黄”之称
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
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
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
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
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
其釉面光洁
釉色浅淡娇嫩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
其呈色几无差异
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唐代低温彩色铅釉陶的通称
它以含铜、铁、钴、锰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做呈色剂
入铅做助熔剂
即可以直接施彩釉入窑经800℃左右低温一次烧成
也可以先烧素胎
再施彩釉入窑低温二次烧成
所谓“三彩”即多彩之意
包括黄、绿、白、褐、蓝、黑、紫等多种色彩
有的一色单用
有的多色混合使用
而黄、白、绿三色在三彩器中最为常见
制作时先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
然后有意识地施以各种色釉
或者使用类似“蜡染”的所谓“漏花”技法
做成色彩缤纷的器物
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三彩器始创于唐高宗时而盛于开元朝
多用作随葬明器
在我国河南、陕西等地有大量**
其器类繁多
包括日用器皿、建筑物、家具、动物、人物等
均有制作
其中各种动物俑及人物俑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盛誉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唐时期三彩胡人牵骆驼俑,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