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芙蓉锦鸡图轴

阅读

赵佶芙蓉锦鸡图轴(图1)

《芙蓉锦鸡图》轴
(传)北宋徽宗赵佶绘
绢本
设色
纵81.5厘米
横53.6厘米
作为独立的画科
宋代的花鸟画无论在绘制技巧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已经达到高度的艺术水准
《芙蓉锦鸡图》便是其中的一幅精品
此图是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图中芙蓉盛开
随风轻轻颤动
蝴蝶翩跹
相互追逐嬉戏
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首凝视
目不转睛
本幅右上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
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鹥”
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
草押书“天下一人”
鸡在中国向有“德禽”之称
《韩诗外传》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
文也
足搏距者
武也
敌在前
敢斗者
勇也
见食相呼者
仁也
守夜不失者
信也”
可见其文武兼备、仁勇俱存、信守专一的性格为世人所激赏
难怪才艺绝代的一代帝王也会留下“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鹥”的诗句
流露出对安逸高贵之品格的赞许
由此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人文寓意
目前流传于世题为赵佶的作品中
艺术风格呈现出工致细丽与简朴生拙两种迥然有别的面目
工致细丽者如《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
简朴生拙者如《柳鸦图》(上海博物馆藏)、《枇杷山鸟图》等
通过笔墨风格的比较分析
徐邦达先生指出前者不是赵佶所作
而是画院画家的作品
后者则为他的亲笔画迹
这一观点为多数艺术史研究者所认同
此外
现存记载南宋宫廷藏画的《南宋馆阁续录》卷三将此画列入与“御画”并列的“御题画”一类
表明《芙蓉锦鸡图》仅仅是由赵佶亲笔题诗的一幅花鸟画
并非其本人绘制
所以说
尽管图上有赵佶的题字
但此图作者却是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画院高手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关注艺事、醉心书画的帝王
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广收名画巨迹
编纂皇家绘画收藏的书画著录——《宣和书谱》与《宣和画谱》
建立翰林图画院并完善其制度
还依据自己的审美观念亲自指导画院画家的学习与创作
关于绘画创作
赵佶在注重对被描绘对象细致入微的再现的同时
还要求画面蕴含诗歌的意境
令人观之有回味无穷的艺术体验
《芙蓉锦鸡图》无疑完美地体现出这位极具艺术修养的皇帝的美学思想
全图所用双钩法线条细劲
不仅花卉枝叶和锦鸡造型准确
芙蓉为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
加之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
浓淡相宜
富丽堂皇中蕴涵端庄典雅的气质
堪称“形神兼备
曲尽其妙”
就构图而言
画幅左侧集中着芙蓉、锦鸡
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
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
揖让有度
以清瘦劲健的笔体写就的诗文和精致艳丽的图画更是互为辉映
相得益彰
赵佶(1082—1135年)
即宋徽宗
北宋皇帝、书画家
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
极一时之盛
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
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
能书善画
自创书法“瘦金体”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楷书字体
学唐代褚遂良、薛曜、薛稷而自具新意
成一家之法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记载:“徽宗行草正书
笔势劲逸
初学薛稷
变其法度
自号瘦金书
”其书结体疏朗端正
下笔尖而重
行笔细而劲
撇捺出笔锋而利
横竖收笔顿而钩
整体遒丽瘦硬
只剩筋骨
故称“瘦筋(金)体”
今之仿宋体
亦是从此中脱出
代表作品有《楷书千字文卷》(上海博物馆藏)
西汉韩婴撰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
韩婴曾撰《内传》4卷
《外传》6卷
南宋后仅存《外传》
流传至今的为重新编辑、不完整的10卷本
其主要记叙古事古语
多引《诗经》中的句子与古事相印证
五代时西蜀、南唐在宫廷中设立的绘画机构
全称“翰林图画院”
北宋、南宋延置此机构
容纳画家进行创作
 《南宋馆阁续录》为中国制度史著作
原名《中兴馆阁续录》
南宋陈骙曾著《中兴馆阁录》
此书为南宋人续陈骙之作
作者与成书年代无考
仅据书后短跋知此书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十月开始续编以后
粗具规模
之后每年陆续增补
至南宋灭亡
未有定稿
中兴是指经北宋靖康亡国后
高宗定都临安的南宋王朝
因时人以为宋室中兴
故名之为《中兴馆阁续录》
清修《四库全书》时将其由《永乐大典》辑出
方始题作《南宋馆阁续录》
全书分为十卷
有《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联》、《廪禄》、《执掌》九门
除去《官联》分上、下两卷
余者皆每门一卷
由于所用材料主体为官方编纂的各朝会要、诏敕、大臣奏议等
使得此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是研究南宋馆阁制度、职官等方面的重要著作
其中
《储藏》门是记载馆阁藏书与藏书制度的专篇
所载秘阁书籍及图画、法帖、古器等目录对于研究宋代目录学、书画史、金石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徽宗皇帝赵佶命文臣编纂的内府所藏历代法书著录书
20卷
著录宣和时御府所收藏的法书墨迹
其书首列诸帝王书1 卷
以下依次为篆书隶书1 卷、正书4 卷、行书6 卷、草书7 卷、分书1 卷
并附诏制诰命于后
著录历代书家197 人
作品1344 件
每种书体前都有叙论
叙述各种书体的渊源、发展情况
次为书法家小传
记载作者生平
遗文轶事
次及评论其书法的特点、优劣
最后列御府所藏的作品目录
此书体例精善
评论书法亦精审详尽
有很多资料依靠此书得以保存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 —1125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
宋朝自建国初期即重视开展古书画搜访工作
徽宗时
内府收藏日趋丰富
于是将宫廷所藏的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目录编撰成《宣和画谱》20卷
以备查考
成书于宣和庚子(1120年)
书中共收魏晋至北宋画家231人
作品总计6396件
并按画科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10门
每门画科前均有短文一篇
叙述该画科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等
然后按时代先后排列画家小传及其作品
《宣和画谱》虽属于著录性质之书
但从其对每门画科的叙论和每位画家的评传来看已大大超出了著录的范围而具有绘画史论的性质
因此
可以说此书不但是宋代宫廷所藏绘画品目的记录著作
而且还是一部传记体的绘画通史
书中的艺术观点及对画家的评论与宋代画院品第标准是一致的
对于作品的要求
提倡“以不仿前人
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
笔韵高简为工”
更强调立意和格调
但书中对绘画发展的综合概括论述较为薄弱
只记录作品的题目而不加说明
则过于简略
加之鉴别去取有时难免欠精
致使真伪相杂
该书对于研究北宋及其以前的绘画发展和作品流传仍有着一定的史料价值
中国宋代宫廷绘画机构
其名称诸史籍记载不一
或称“翰林图画局”
总属于翰林院
由内侍省**
宋代皇帝多数爱好文艺和绘画
使当时的宫廷画院建制得以充实扩大
名手济济
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成为古代宫廷绘画最为繁荣和活跃的时期
翰林图画院有一定的编制与**条例
其画家通过推荐、征召或经考试从社会上选拔
按照技艺高下被授予相应官职
画院画家的任务主要是为宫廷装饰殿堂、为敕建寺观绘制道释壁画、图写帝后贵族肖像、根据政治生活需要创作画卷、为皇帝作代笔画等
他们的作品大都造型准确
格法严谨
精微细腻
赋色浓艳
华贵富丽
既有精密不苟之长
某些作品又带有萎靡柔媚的倾向
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
对后世影响颇大
中国画技法名
用线条钩描物象的轮廓
通称“勾勒”
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上下两笔钩描合拢
故亦称“双钩”
多用于工笔花鸟画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赵佶芙蓉锦鸡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