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膺竹石图轴

阅读

李方膺竹石图轴(图1)

《竹石图》轴

李方膺绘
纸本
墨笔
纵139.5厘米
横54.5厘米
自题:“有肉之家竹不知
何堪淡墨一枝枝
老天愁煞人间俗
吩咐清风托画师
乾隆十八年六月写于金陵望鹤冈深巷
李方膺
”钤印“画外”、“竹仙”、“铁裡蛀虫”三方
乾隆十八年为1753年
虽然李方膺在诗中说画竹是表现文人所谓清新脱俗的情趣
实际上恰恰相反
“扬州八怪”的艺术已迥异于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
他们笔下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是借以发挥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是极为入世的
李方膺的好友、“八怪”之一郑燮也善画竹
两人在艺术风格上却意趣不同
各自有法
郑燮画中的静止之竹多细竿粗叶
秀劲挺拔
李方膺则喜画狂风中的墨竹
自言道“自笑一身浑是胆
挥毫依旧爱狂风”
所画之竹多粗竿长叶
雄健恣肆
表现它们与狂风搏斗的精神
以气势胜
画面采取“截取”的方式描绘了墨竹的下半段
以示竹子高大茂盛的气势
三竿墨竹破石而出
坚韧挺拔
经狂风吹动
竹叶纷披
形态各异
画家“于难处夺天工”
选取竹叶在狂风骤雨肆虐下瞬间的典型形象
打破了传统画竹之法
认为“画竹之法须画个
画个之法须画破”
大胆求新
均以秃笔直扫
将竹叶画成倾斜的方向
叶尖成扁方状
略有变形
用笔横涂竖抹
脱略恣肆
以此表现出狂风的雄强之势
整幅作品有声、有势、有情
使人如身临其境
是李方膺画竹的代表作品之一
李方膺(音yīng)(1695—1755年)
字虬仲
号晴江
别号秋池
江苏南通人
曾以父荫出任山东乐安、兰山
安徽合肥等地县令
为官清正
为民着想
因不肯随上级俯仰而被诬罢官
寄居南京项氏借园
常往来于扬州
卖画为生
善画松、竹、梅、兰及小品
主张绘画创作应直接向生活学习
以创造出自己独立的风格
李方膺的画风如其为人性格
落墨雄肆浑厚
沉着痛快
用笔横涂竖抹
脱略恣纵
以气势胜
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8位代表画家的总称
一批画家的总称
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
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
作画多以花卉为题材
亦画山水、人物
主要取法于陈淳、徐渭、朱耷、石涛等人
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
重视个性的发挥
力求创新
抒发强烈的主观情感
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
和当时流行画坛的尚古模拟之风有所不同
被时人称为“偏师”
因有“八怪”之称
“扬州八怪”的写意画风对海派乃至近代齐白石、潘天寿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亦称“士夫画”
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
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
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
遂大行其道
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
标举“士气”
讲求笔墨情趣
强调神韵
并重视文学修养
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郑燮(1693—1765年)
字克柔
号板桥
江苏兴化(今兴化市
旧属扬州府)人
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曾官山东县令等职
为人耿直
不事权贵
能书擅画
工绘兰、竹、石等
其画取法于明徐渭、清石涛等的大写意
运笔秀劲潇洒
横涂竖抹而不失章法
书法创“六分半”体
又称“乱石铺街体”
以隶书体参入行、楷体而别有韵致
著有《板桥全集》
因其独具艺术创新的言行和长期流寓扬州卖画
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李方膺竹石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