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鹏三教图轴

阅读

丁云鹏三教图轴(图1)

《三教图》轴

丁云鹏作
纸本
设色
纵115.6厘米
横55.7厘米

图左下款署“善男子丁雲鵬敬寫”

钤“丁雲鵬印”“南羽氏”

画上有陈继儒题记

此图画孔子、老子、红衣罗汉坐于树下共同探究玄理的情景

画中三位智慧长者面目严肃
神情专注
孔子儒雅敦厚
循循善诱
正发表言论
老子道貌岸然
谨慎而善辩
他注视着对方
似乎准备随时发问
红衣罗汉双目低垂
安详而平静
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

明代
随着儒、道、释三教的融合
宗教题材的绘画也随之有了世俗化的倾向
此画中的宗教人物与作为供养的神仙不同
脱离了程式化的因素
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情绪化色彩
同时融入了文人的审美情趣

其人物造型古拙、气质端庄文雅
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

画法上
运用“高古游丝描”
细劲而“笔力伟然”
既有古朴之感
又具有时代气息

设色古妍冷隽
尤其是人物服饰的红色、兰色与赭色
赋色沉稳和谐

山石树木勾勒添色
取法文徵明
小青绿设色
文静典雅
营造了一种静谧清淡的意境
引人入胜

丁云鹏(1547—1628年尚在)
字南羽
号圣华居士
休宁(今安徽休宁)人

善画人物
佛像
尤工白描
兼能山水

早年人物画用笔细秀严谨
取法文徵明、仇英
后变化为粗劲苍厚
自成一家

所作题材多为罗汉、观音大士和历史人物故事等

又能作山水
近吴门文氏
偶用米法写山
处处臻妙

并绘制了不少书籍插图
对当时木版刻画艺术具有一定影响

陈继儒(1558—1639年)
字仲醇
号眉公
又号糜公
华亭(今上海市)人

自幼颖悟
博学

终生不仕

工诗文
短翰小词皆有风致

擅绘水墨梅花、水仙、奇石等
与董其昌齐名

书法在苏、米之间

尤酷好东坡诗章文字
遇苏氏手迹、碑拓必刻意蒐求
集于《晚香堂帖》和《来仪堂帖》

编纂《松江府志》
著《眉公秘籍》、《妮古录》、《皇明书画史》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名丘
字仲尼

春秋鲁国人
儒家之祖

初仕于鲁
为司寇
摄行相事
其后不用
遂周游四方

归鲁
删诗书
定礼乐
赞周易
修《春秋》

有弟子3000人
身通六艺者72人

即老聃(生卒年不详)
姓李名耳
字伯阳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春秋战国时思想家
道家的创始人

曾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藏书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问礼
后退隐

著《道德经》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

又译为“应真”
或又称“尊者”
是释迦牟尼的弟子
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罗汉受佛之嘱
常住世间
守护佛法
“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
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
即阿难、迦叶

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
有木雕、泥塑、石刻
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
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
见《宣和画谱》

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
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

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
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

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
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

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

亦称“士夫画”
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
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
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
遂大行其道

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
标举“士气”
讲求笔墨情趣
强调神韵
并重视文学修养
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画法之一

因线条用中锋笔尖圆匀地细描
形似游丝
故名

《绘事雕虫》载:“游丝描者
笔尖遒劲
宛如曹衣
最高古也

”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
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以及仕女等的衣纹

文徵明(1470—1559年)
原名壁
字徵明
后以字行
改字徵仲
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

家世武弁
自祖父起始以文显
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

他幼习经籍诗文
喜爱书画
文师吴宽
书法学李应祯
绘画宗沈周

少时即享才名
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
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
十次应举均落第
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
待诏翰林院

三年中目睹官场腐败
一再乞归
57岁回归故里
潜心诗文书画

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
尤精山水

早年师事沈周
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
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

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
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和文坛的领袖
门人、弟子众多
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

 青绿山水画的一种
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

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相对于着色浓重的“大青绿”山水
显得更为淡雅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丁云鹏三教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