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曾仿北苑山水图轴

阅读

张学曾仿北苑山水图轴(图1)

《仿北苑山水图》轴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张学曾绘
纸本
墨笔
纵93厘米
横41.5厘米

此画远景为巨大的山石
以披麻皴绘出
山体及近处丛树、苔草施以墨点
一小桥延伸而去

构图简远
韵味无穷

“北苑”指五代时南唐著名山水画家董源
由于他曾任北苑使之职
故名

画幅中笔势苍茫
吐纳北苑
笔墨干湿浓淡、画风平淡天真处又受董其昌影响

款署:“乙未仲冬画仿北苑似子木词坛张学曾

”钤“张学曾印”白文印、“张尔唯氏”朱文印

“乙未”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鉴藏印有孙煜烽、庞莱臣诸印:“孙煜烽珍藏印”朱文印、“希逸”白文印、“虚斋审定”白文印、“庞莱臣珍藏印”朱文印

张学曾(生卒年不详
约活跃于17世纪)
字尔唯
号约庵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山水画家

明崇祯六年(1633年)副贡
官中书
为苏州知府

书学苏轼
画善山水

山水师董源
出入于宋、元诸家
时笔苍墨秀
时萧疏简远
既妍而不甜
又枯而不涩

其与董其昌、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杨文骢、邵弥、王时敏、王鉴在吴伟业的《画中九友歌》中并称为“画中九友”

山水画皴法之一
亦称“麻皮皴”
由五代董源创始
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
疏林野树
平远幽深
山石作麻皮皴

”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
故曰“披麻皴”

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
董源多运短披麻皴
巨然喜用长披麻皴
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董源(
—962年)
五代时南唐画家

一作元
字叔达
钟陵(今江西进贤)人
南唐中主时任北苑使

《宣和画谱》中记载董源作品甚多
但传世寥寥

传董源山水有“水墨”和“青绿”两类
今仅见“水墨”一路
多作江南一带山水景色
幽旷平和
得山水之神气
意趣天真
品格高古
开创江南画派特有风格

后世巨然继承董源衣钵
与之并称“董巨”

董其昌(1555—1636年)
字玄宰
号思白
又号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敏

精于书画鉴赏
富收藏

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
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
自谓于率易中得之
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
但并不泥古
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
拙中带秀
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并以其为代表
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庞莱臣
即庞元济(1864—1949年)
字莱臣
号虚斋
浙江吴兴南浔人

父为南浔巨富
他继承家业
兴办实业
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起
与人合资开设世经缫丝厂、通益公纱厂、龙章机器造纸**以及米行、酱园、酒坊、药店等企业
还置有房地产

性喜收藏文物
因雄有资财
富甲一方
又精于鉴赏
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收藏家

其藏品有铜器、瓷器、书画、玉器等
尤以书画最精
多是唐宋以迄明清名家流传有绪的珍品真迹

编有《虚斋名画录》20卷
《续录》4卷

他亦精书法绘画
山水画法近仿倪云林
远习宋董源、巨然
花卉则以恽南田为宗
称妙一时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张学曾仿北苑山水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