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卷

阅读

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卷(图1)

《云山墨戏图》卷
(传)南宋米友仁绘
纸本
墨笔
纵21.4厘米
横195.8厘米

本幅题识:“余墨戏气韵颇不凡
他日未易量也

元晖书

”又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看山愁步山巑岏
看水爱听水潺湲

山水情似未浃洽
与浃洽之云漫漫

元气回合绝模拟
妙境恍惚思跻攀

真有子矣米海岳
那能混之高房山

乾隆御题

”钤“几暇怡情”白文方印
“乾隆宸翰”朱文方印

另钤有吴希元、朱辉、梁清标、安岐鉴藏印及清内府藏印计22方

尾纸有董其昌题跋:“米元晖山水卷皆为元高尚书所混

即余收《潇湘白云》< >长图
宋元名公题咏甚富
沈石田以晚年始觏为恨
余犹疑题咏虽真
似珠椟耳

神物或已飞去

不若此卷之元气淋漓
布境特妙也

丙子(崇祯九年
1636年)六月三日
其昌题

”之后有冯铨、龚心钊二跋

钤有吴国逊、刘珍、朱辉、冯铨、梁清标、安岐等鉴藏印15方

此图描绘沿江景色
近处岸边一条细径曲曲弯弯
间有板桥相连
远方峰峦起伏
云烟密布
溪流缓缓
林木森郁
屋舍隐现

此图采用“米家山水”的典型画法
山峦坡渚先用淡墨染就
继以大小各异的横向墨点反复在山头、山脊等部位再次图写
从而达到表现江南风光润泽华滋、雾气迷蒙的独特效果

明代董其昌曾携此图往游洞庭湖
惊叹米友仁的写生本领
云:“舟次斜阳
篷底一望空阔
长天云物
怪怪奇奇
一幅米家墨戏也

”本幅曾经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十三、《墨缘汇观》卷三《名画上》、《石渠宝笈续编》卷十七著录

《云山墨戏图》原题为米友仁所绘
但徐邦达先生根据其画法、题款的用笔及书写部位等因素认为并非米友仁原作

不过
此图画法全从“米家山水”而来
董其昌称其“元气淋漓
布境特妙”毫不夸张
对研究此派山水的重要价值显而易见

米友仁(1074—1153年
一作1086—1165年)
南宋书画家

一名尹仁
字元晖
晚号嫩拙老人
祖籍太原
迁襄阳(今属湖北)
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米芾长子
世号“小米”

力学嗜古
善书画
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入掌书学

南渡后
官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

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
书法学其父
颇似

其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
略有变化
别具面目

用水墨横点
连点成片
构成“烟云变灭
林泉幽壑
生意无穷”的画面
自称“墨戏”
世称“米氏云山“
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帝王的文章或手书

梁清标(1620—1691年)
字玉立
号棠村、蕉林
别号苍岩子
斋号秋碧堂
河北正定人

中国清代书画鉴藏家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

清顺治元年(1644年)授编修

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

精鉴赏
享誉一时

其蕉林书屋
贮图书、书画之属
有富甲海内之誉

刻《秋碧堂法帖》

另有《蕉林诗集》《蕉林文稿》《棠村词》等行世

安岐(1683—1745年以后)
字仪周
号麓村
别号松泉老人

先世为朝鲜人
后入八旗籍
居天津

其父是康熙年间津门大盐商
家资甚富

安岐酷嗜古今书画名迹
在津建沽水草堂
书斋名古香书屋
中贮历代名家翰墨
一时有“收藏之富
甲于海内”之誉

乾隆七年(1742年)60岁时
他将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汇成一帙
共六卷
名《墨缘汇观》

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

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安岐之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

职官名
见《周礼·天官》
执掌贡赋货藏
以供邦国之用

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又名“拖尾”
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
位于后隔水之后

用镶料纸接成
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
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
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

董其昌(1555—1636年)
字玄宰
号思白
又号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敏

精于书画鉴赏
富收藏

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
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
自谓于率易中得之
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
但并不泥古
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
拙中带秀
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并以其为代表
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潇湘
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湘江
二水汇入洞庭湖
古文“潇湘”也泛指洞庭湖一带河湖密布的地区

洞庭一带山清水秀
风光无限
不同时节、不同地点、不同角度的景致都大有可观
古人将其主要景点概括为“潇湘八景”

分别为: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潇湘夜雨、平沙落雁、渔村夕照、山市晴岚、烟寺晓钟、暮雪

八景各有侧重
包含了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可谓“朝昏之气不同
四时之景不一”

自宋代起就有专为游人欣赏风光而建的“八景台”
后世不断有诗人、画家为其歌咏图记
“潇湘八景”之名长盛不衰

冯铨(1595—1672年)
字振鹭
河北涿州人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

天启年间任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入清
受摄政王多尔衮征用
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

官至中和殿大学士

康熙年间卒
谥“文敏”
旋被削谥

由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立的山水画样式

主要描绘江南水乡烟云掩映、风雨显晦的迷濛景色
画法突破运用线条表现峰峦、树木、云水的传统方法
强调用墨
吸取王洽的“泼墨”、王维以来的“水墨渲染”、董源的“淡墨轻岚”和点子皴
又参以破墨、积墨、焦墨
通过墨的深浅浓淡和笔的横点排比
来表现烟云变幻、风雨微茫的景象
模糊中见意趣

米友仁笔墨更见淋漓
善用横点的“落茄皴”和泼墨的“拖泥带水皴”
笔简意赅

后人亦称之为“米点水山”或“米氏云山”

二米开创的新格对后世影响巨大
诸多画史也给以极高评价
如董其昌《容台别集》论:“画至二米
古今之变
天下之能事牢矣

”卞永誉(1645—1712年)
字令之(一作合之)
号仙客
盖州(今辽宁盖平)人
隶汉军正白(一作镶红.又作正蓝)旗籍

官至刑部尚书

博学好古
家富藏书籍、碑帖、书画

能书
善画水仙、柏石

精于鉴赏书画
朱彝尊《论画诗》有“妙鉴谁能别苗发
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
即指卞氏与另一位鉴藏家宋荦

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60卷采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其所目见耳闻者
汇而成编
上溯魏晋
下迄元明
集著录之大观
尽鉴赏之能事
至今仍是古书画研习者参阅和引征的重要书目之一

另辑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80卷

其常用鉴藏印记有:“令之”、“仙客”、“式古堂”、“卞令之鉴定”等

六十卷
清卞永誉编著

分《书考》、《画考》
著录其目见之清代以前的法书、名画

是书淬取著录书画诸体之长处
又分门别类
先纲后目
先总后分
先本文而后题跋
先本卷而后征引他书
辨其源流
别其真赝
考究详明

又用大小字体、眉注圈识分别正文与外录
条理井然
眉目清楚

自魏晋以来而迄清康熙时所传世之书画于此大备

书画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
辑录诸家画论

此书著录宏富
尽管间有谬误
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备之作

中国书画著录书

清安岐编著

正编四卷
法书、名画各二卷
续编二卷
法书、名画各一卷

正编法书著录始自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西晋陆机《平复帖》
止于明代董其昌
名画著录始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展子虔《游春图》
止于明代董其昌

记载作品内容、纸绢
摘录题识、印章

所录宋代以前之画颇多考订

间有论及画家之笔墨或画法特色
可资鉴别真赝

续录一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卷
而迄明陆治《种菊图》止
凡121种
亦多名品

续编仅载标题
略记大概

两编所收书画大都为著者自藏
间有求售而未购之物

是书鉴裁精审而有卓见
颇资参考

记录清内府收藏的绘画、书法之著录书

清王杰、董诰、金士松、沈初、彭元瑞、阮元等奉敕纂辑

续编八十八卷
目录三卷

清内府所贮书画自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完成《石渠宝笈》初编
迄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已历40余年
其间收藏更趋宏富

为宝典藏
以免舛伪错失
乾隆帝敕谕王杰等人重加荟辑

是书于乾隆五十六年始辑
迄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成书

体例依初编以书画作品的贮存处所(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分辑
以备点查

其叙述书画按照书册、画册、书画合册、书卷、画卷、书画合卷、书轴、画轴、书画合轴九类区分

文字分划段落
标界朱栏
以清眉目

书首列有总目
以便查稽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
共有三编
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
共四十四卷
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共四十卷
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共二十八函
一百二十册

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