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京江送别图卷

阅读

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图1)

《京江送别图》卷

沈周作
纸本
设色
纵28厘米
横159厘米

此图引首为王时敏题隶书“名迹貽徽”

本幅款署“沈周”

钤“启南”

后幅有沈周自题跋文
述作此图原由

另有明代文林书“送吳敘州之任序”、祝允明书“敘州府太守吳公詩序”及多家跋文

据《吴梅村先生集》考
此图成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辛亥三月
沈周时年65岁

图中描绘的是沈周等人在京江送别叙州太守吴愈赴任的情景

吴愈是沈周的朋友
文徵明的岳丈
任所叙州
地处今四川宜宾

画面中主人乘舟远去
众人在岸边长揖作别

此时江南正是杨柳葱郁、山桃烂漫、风光无限之时

作者借描绘江南秀色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远山以粗笔披麻皴法出之
墨色浓重滋润
线条苍秀
反映了沈周成熟的画风

沈周(1427—1509年)
字启南
号石田
晚号白石翁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世代隐居吴门
父亲恒吉、伯父贞吉均善画

他早年承受家学
兼师杜琼
后博学宋元诸家
自成一格

一生布衣
优游林下
为人敦厚
笃于友谊
性情随和
胸襟磊落
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
尤以山水著称
有粗、细两种面貌

早年主宗王蒙
上追董、巨
以细笔为主
40岁以后博取诸家
着意于黄公望
风格逐渐变粗
形成粗笔风貌
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
笔墨疏简苍劲
格调雄健宏阔

其成熟时期的山水
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
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
于苍中带秀
刚中见柔

构图造境方面
无论繁复或简略
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
一改元人空寂之境
又着意于朴实的“质”
于拙中藏巧

他开创了“吴派”画风
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

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
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
多为四字
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

因开卷时首先见其
故称“引首”
最早在明初出现

王时敏(1592—1680年)
字逊之
号烟客
晚号西庐老人
江苏太仓人

其祖父是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
父亲是明翰林编修王衡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举进士
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卿
崇祯十三年(1640年)辞官隐居
入清不仕

工隶书
善画山水
以元黄公望、倪瓒为宗
又受董其昌影响

他极力主张恢复古法
反对自出新意
是清初画坛正统派的领袖
后世称“娄东派”
与王鉴、王石谷、王原祁合称“四王”
位列“清初四王”之首
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文林(1445--1499年)
字宗儒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文徵明之父

明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
官至温州太守

祝允明(1460—1526年)
字希哲
号枝山
因手生六指
故自号枝指生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明弘治五年(1492年)举人
正德九年(1514年)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
后转任南京应天府通判
故后世又称之为“祝京兆”

《明史》有传

工诗文书法
才华横溢
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书工各体
融会贯通
蜚声于当时艺坛
与文徵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家”
是明代中期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

其书法博采众长
远法晋唐
复具创新意趣
成为明代书家巨擘

楷书法钟、王宗虞、褚
行书学二王、苏轼
草法旭、素而兼取章草意韵
然法古人而不泥于古法
呈现出独特的书法风貌
自成一家

明人谓其书:“出入晋魏
晚益奇纵
为国朝第一

”存世书法作品较多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宋四家文》卷、《六体诗赋》卷、《牡丹赋》卷、《歌风台》卷等均是他各个时期书法的代表性作品

吴梅村(1609-1671年)
即吴伟业
字骏公
号梅村
江苏太仓人

明祟祯四年(1631年)进士
入清官至祭酒

工书画
诗名显著
与董其昌、王时敏等交往甚笃
曾作《画中九友歌》以纪之

画中九友指董其昌、李流芳、杨文骢、程嘉燧、张学曾、卞文瑜、邵弥、王鉴、王时敏九人

文徵明(1470—1559年)
原名壁
字徵明
后以字行
改字徵仲
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

家世武弁
自祖父起始以文显
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

他幼习经籍诗文
喜爱书画
文师吴宽
书法学李应祯
绘画宗沈周

少时即享才名
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
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
十次应举均落第
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
待诏翰林院

三年中目睹官场腐败
一再乞归
57岁回归故里
潜心诗文书画

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
尤精山水

早年师事沈周
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
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

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
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和文坛的领袖
门人、弟子众多
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

山水画皴法之一
亦称“麻皮皴”
由五代董源创始
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
疏林野树
平远幽深
山石作麻皮皴

”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
故曰“披麻皴”

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
董源多运短披麻皴
巨然喜用长披麻皴
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沈周京江送别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