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期定窑白釉盒,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唐时期定窑白釉盒<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定窑白釉盒

高6.9厘米
口径9.8厘米
足径5.4厘米

  盒呈圆形
上下子母口扣合
直壁
盖顶隆起
腹下内收
圈足
胎壁较厚
胎质坚硬
里外施白釉
釉色洁白
釉面莹润

  此盒为典型的唐代定窑产品
定窑遗址位于河北省曲阳
烧瓷始于唐而终于元
时间长达六七百年之久
产品尤以白瓷而闻名

  唐代瓷盒以圆形为主
多为素面
至晚唐、五代时盒面多刻划花
器足渐高外撇
至宋时瓷盒形制呈多样性
瓷盒在唐代主要为日用器
多用于盛放妇女化妆品
有粉盒、硃盒、油盒、黛盒等
此外也有药盒、镜盒或专门盛放香料之盒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
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
始烧于晚唐、五代
盛烧于北宋
金、元时期逐渐衰落
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
画面简洁生动
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
造型以盘、碗最多
其次是梅瓶、枕、盒等
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
盘、碗因覆烧
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县名
在河北省的西部、太行山东麓
因在太行山曲之南而得名
秦置曲阳县
汉为上曲阳县
北齐复改曲阳县
隋唐时期屡有更替
境内有北岳庙
汉白玉雕刻从北魏一直沿袭至今
闻名全国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
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
就能烧成白瓷
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
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
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
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印身侧面无雕琢
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
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
划痕较浅
转折灵活
曲线为主
粗细一致
流畅活泼
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
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
布局匀称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唐时期定窑白釉盒,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