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期三彩台座,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唐时期三彩台座<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三彩台座

高7.5厘米
面横14厘米
面纵11厘米
足横14厘米
足纵11厘米

  座面和底部造型一致
海棠花式
上下出沿
座面中心刻划宝相花图案
器座的面与底之间由8个向外突起的宝瓶相承
上、下各有一周圆形镂空
通体在深绿、褐黄、白色釉面上
以凸起的珍珠状圆点作辅助装饰
釉汁厚润
有向下流淌的痕迹

  此件三彩镂空台座虽然是一件明器
但制作相当精美
不仅釉面异常华丽
而且采用镂空及珍珠地装饰
使器物装饰性更强
是一件十分成功的唐三彩艺术杰作
落叶小乔木
叶子呈椭圆形
花白色或淡粉红色
果实亦称海棠
球形
味酸甜
  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
又称“宝仙花”、“宝花花”
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
中间镶嵌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
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
用圆珠作规则排列
似闪闪发光的宝珠
富丽华美
故名宝相花
盛行于隋唐时期
元明清时期的器物上亦多以之为装饰题材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
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
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
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明器也称“冥器”、“盟器”
是中国古代为随葬而制造的器物
它包括各种礼器、日用器皿、兵器、工具等
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
沿袭至明清以后
其质以陶、石、木、纸最为常见
            
古陶瓷纹饰之一
又称珍珠地划花
河南密县西关窑于唐代首创
系仿唐代金银器錾花工艺之纹饰制作而成
宋代此种纹饰较为流行
河北、河南、山西都发现有烧制珍珠地划花器物的瓷窑
如河北磁州窑
河南密县窑、登封窑、鲁山窑、宝丰窑、修武窑、新安窑
山西介休窑、交城窑等
珍珠地是我国北方瓷窑普遍使用的装饰方法之一
   珍珠地纹饰的呈色、珍珠的大小排列方法
各窑稍有区别
其制作工艺过程大体为:首先在器物胚体上施白色化妆土
再于其上划出主题纹饰
在纹饰以外的空间(或在纹饰内)用小圆孔工具戳印出如珍珠状细小的圆圈
最后在器物上施透明釉入窑烧成
各窑烧制的珍珠地划花颜色各不相同
有桔黄色、土黄色、黑色等
以桔黄色为最美
唐代低温彩色铅釉陶的通称
它以含铜、铁、钴、锰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做呈色剂
入铅做助熔剂
即可以直接施彩釉入窑经800℃左右低温一次烧成
也可以先烧素胎
再施彩釉入窑低温二次烧成
所谓“三彩”即多彩之意
包括黄、绿、白、褐、蓝、黑、紫等多种色彩
有的一色单用
有的多色混合使用
而黄、白、绿三色在三彩器中最为常见
制作时先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
然后有意识地施以各种色釉
或者使用类似“蜡染”的所谓“漏花”技法
做成色彩缤纷的器物
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三彩器始创于唐高宗时而盛于开元朝
多用作随葬明器
在我国河南、陕西等地有大量**
其器类繁多
包括日用器皿、建筑物、家具、动物、人物等
均有制作
其中各种动物俑及人物俑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盛誉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唐时期三彩台座,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