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期三彩盖罐,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唐时期三彩盖罐<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三彩盖罐
通高23.5厘米
口径12.8厘米
足径12.8厘米

  罐口微撇
短颈丰肩
肩下渐收至底
平底圈足
罐盖尖顶
出边
直口
盖与罐口不吻合
略小于罐口
罐口施黄釉
罐身施釉不到底
以绿釉为地
衬以白点及黄道组成的菱花图案
盖面以绿釉为地
衬以白点及黄道组成的四瓣纹饰

  唐三彩陶器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
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成果
此件三彩盖罐是唐三彩的代表作
釉彩鲜明亮丽
纹饰仿唐代流行的蜡缬染织物的图案纹样
尤其是此罐器型完整
更为难得

罐上加盖
俗称盖罐
瓷质盖罐始见于东汉
历代都有烧造
造型丰富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
以后各朝多有烧造
以“黄”与“皇”谐音
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
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
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
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
然后施黄釉
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
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
故有“浇黄”之称
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
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
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
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
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
其釉面光洁
釉色浅淡娇嫩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
其呈色几无差异
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太阳在天球上一年间所移行的轨迹叫黄道
即地球轨道面和天球相交成的大圈
            
唐代低温彩色铅釉陶的通称
它以含铜、铁、钴、锰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做呈色剂
入铅做助熔剂
即可以直接施彩釉入窑经800℃左右低温一次烧成
也可以先烧素胎
再施彩釉入窑低温二次烧成
所谓“三彩”即多彩之意
包括黄、绿、白、褐、蓝、黑、紫等多种色彩
有的一色单用
有的多色混合使用
而黄、白、绿三色在三彩器中最为常见
制作时先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
然后有意识地施以各种色釉
或者使用类似“蜡染”的所谓“漏花”技法
做成色彩缤纷的器物
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三彩器始创于唐高宗时而盛于开元朝
多用作随葬明器
在我国河南、陕西等地有大量**
其器类繁多
包括日用器皿、建筑物、家具、动物、人物等
均有制作
其中各种动物俑及人物俑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盛誉
  新石器时代的一种主要以赭、红、黑、白等色绘饰的手制陶器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成就卓越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唐时期三彩盖罐,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