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期密县窑珍珠地鹦鹉纹枕,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唐时期密县窑珍珠地鹦鹉纹枕<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珍珠地鹦鹉纹

长17厘米

  瓷枕腰圆形
枕面以排列细密整齐的珍珠纹为地
中心刻划一只展翅飞翔的鹦鹉
外周辅以白色的卷草
枕四周戳印相间排列的圆圈纹及朵花纹

  纹饰线条细腻流畅
鹦鹉形象栩栩如生
此枕当为河南密县窑的产品
古陶瓷纹饰之一
又称珍珠地划花
河南密县西关窑于唐代首创
系仿唐代金银器錾花工艺之纹饰制作而成
宋代此种纹饰较为流行
河北、河南、山西都发现有烧制珍珠地划花器物的瓷窑
如河北磁州窑
河南密县窑、登封窑、鲁山窑、宝丰窑、修武窑、新安窑
山西介休窑、交城窑等
珍珠地是我国北方瓷窑普遍使用的装饰方法之一
   珍珠地纹饰的呈色、珍珠的大小排列方法
各窑稍有区别
其制作工艺过程大体为:首先在器物胚体上施白色化妆土
再于其上划出主题纹饰
在纹饰以外的空间(或在纹饰内)用小圆孔工具戳印出如珍珠状细小的圆圈
最后在器物上施透明釉入窑烧成
各窑烧制的珍珠地划花颜色各不相同
有桔黄色、土黄色、黑色等
以桔黄色为最美
古陶瓷纹饰之一
始见于唐代瓷器
流行于晚唐至北宋
在构图上有展翅飞舞的单只鹦鹉
亦有首尾相对的成对鹦鹉
系受当时金银器装饰风格的影响
表现方法有彩绘、刻划
唐代长沙窑、密县窑分别烧制彩绘、刻划鹦鹉纹枕
五代、北宋越窑青釉盘碗上亦常见细线划花鹦鹉纹
  瓷枕始烧于隋代
从唐至清各代均有烧造
瓷枕最初以脉枕的形式出现
以后逐渐演变成寝具
有清凉沁肤、爽身怡神、“明目益睛
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
所以富贵贫贱无不喜好
连皇宫中也多用之
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之句
         
  瓷器纹饰
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
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
俗称西蕃莲
如果没有花朵
则称为卷草
佛教以佛像中手的各种不同姿势来表示各种特定的含意
称“印相”、“印契”或“手印”
这是识别各尊佛像的重要依据
最常见的印相有:说法印、施无畏印、禅定印、降魔印和与愿印等
             
窑址在今河南省密县西关、窑沟等处
西关窑创烧于唐而终于宋代
窑沟烧瓷在宋金时期
西关窑烧白釉、黄釉、青釉、黑釉及珍珠地划花品种
其中珍珠地划花最具代表性
窑沟则以烧白釉器为主
白地黑花次之
瓶壶等器物上多画有简洁的花草纹
而圆圈里饰五点纹是该窑特有的纹饰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唐时期密县窑珍珠地鹦鹉纹枕,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