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贤高士图卷

阅读

卫贤高士图卷(图1)

《高士图》卷
五代
卫贤作
绢本
设色
纵134.5厘米
横52.5厘米

本幅无款识
卷前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标题“衛賢高士圖”
虽为立幅
但装裱成手卷形式
是北宋内府“宣和装”

描绘汉代隐士梁鸿与妻孟光“相敬如宾
举案齐眉”的故事

画家把梁鸿的居所安排在山环水绕的大自然中
全幅上半部为巨峰壁立
远山苍茫
下半部为竹树蓊郁
溪水潺潺

人物活动在画面中部
恰是观者的视觉中心:梁鸿端坐于榻
竹案上书卷横展
孟光双膝跪地
饮食盘盏高举齐眉

主人公神态坦然平和
虽房舍简陋、粗食布衣
但高人隐士志在山野的高洁志趣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此图虽为主题人物画
实则集山水、人物、建筑画为一体

山石多用干笔皴擦
注意用墨色的深浅对比强调峰岫的凹凸和凝重的质感
石上干笔点苔的技法更是画家的独创

房屋和木栏栅篱用界笔描绘
结构交待严谨清楚
并能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和纵深关系
是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传世卷轴画中年代最早的以界笔“植柱构梁”的建筑画迹之一

此图曾经宋周密《云烟过眼录》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安岐《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阮元《石渠随笔》等书著录
是一件递藏有绪、鉴定界公认的五代卫贤真迹

卫贤(生卒年不详
活动于公元10世纪)
五代南唐画家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善界画
既能“折算无差”
又无庸俗匠气
被称为唐以来“第一能手”

 赵佶(1082—1135年)
即宋徽宗
北宋皇帝、书画家

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
极一时之盛
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
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

能书善画
自创书法“瘦金体”

楷书一种
又称瘦筋书、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所创
学唐代褚遂良、薛曜、薛稷而自具新意

运笔挺劲犀利
笔道瘦细峭硬而有风神
如兰竹般舒展
风神飘逸
成一家之法
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
后人多有模仿而难得其深邃

现存徽宗瘦金书墨迹主要有《秾芳诗》《夏日诗帖》《闰中秋月诗帖》《棣棠花诗帖》等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形式之一种
有严格而规范的装裱工艺手法

手卷自右向左横向展示
便于案头观赏

 职官名
见《周礼·天官》
执掌贡赋货藏
以供邦国之用

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宋徽宗赵佶时
对宫内书画旧藏进行重新装裱
并亲自题写标签
世称“宣和装”

其装裱格式为:卷前有绫天头和黄绢隔水
骑缝处押朱文“御书”葫芦形印

隔水上有赵佶亲书题签
签上押朱文双龙图案印
另在本幅与后黄绢隔水上钤“政和”、“宣和”骑缝印

后黄绢隔水与拖尾纸上押“政”、“和”朱文连珠印
押尾纸正中押九叠文“内府图书之印”大方印

以上徽宗印玺共计七处
世称“宣和七玺”

 讲梁鸿、孟光的故事
见《后汉书·梁鸿传》

梁鸿
字伯鸾
是东汉明帝时的隐士
学问高深却安于躬耕劳作的清贫生活

娶同邑女孟光为妻
孟氏容貌甚丑
但心地高洁

婚后二人相敬如宾
每次梁鸿替人耕作回来
孟光已做好饭食
置于案上
恭恭敬敬地将几案举至眉间
跪请丈夫用餐
每日如此

这个故事后遂传为千古的佳话

 界笔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舟车画中描绘直线的工具

是一个圆形笔套
作画时将毛笔放在套里
只露出毫尖
然后将其靠在直尺上移动
毫尖露出的长短决定线条的粗细
这样画出的墨线就又匀又直了

周密(1232—1298年)
字公谨
号草窗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家藏法帖、名画颇多
精鉴赏
善为梅竹兰石
能书
工诗词

著有《齐东野语》、《思陵书画录》等

十二卷
明代张丑撰

张丑(1577—1643年)
字叔益、青父
号米庵
昆山(今属江苏)人

精鉴赏
富收藏

书名“清河”取自张丑的郡望所在地清河(今属江苏)
“书画舫”取自宋代黄庭坚诗“米家书画船”一句

此书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体例仿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
以朝代为序编排
朝代之下列书、画家人名
人名下列其作品名

书中记述了张丑所藏、所见三国至明中期的书法49件、绘画115幅
抄录了有关这些书画藏品的诗文、题跋、印记等

同时
附有作者公正严谨的点评论证
是明代重要的美术史著作之一

孙承泽(1592—1676年)
字耳北
一作耳伯
号北海
又号退谷
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

明崇祯进士
官给事中

李自成克北京
任四川防御使

入清
官至吏部左侍郎

富收藏
精鉴别书画
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

著有《庚子销夏记》八卷
为其所藏书画的著录书

此书所录以题跋为详
间有议论与考证
鉴裁精审
评论独到
为学者所重

另有《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等多种著述传世

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

清代孙承泽撰
著录其家藏书画和石刻以及所见他人收藏的书画
共 8卷
成书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

安岐(1683—1745年以后)
字仪周
号麓村
别号松泉老人

先世为朝鲜人
后入八旗籍
居天津

其父是康熙年间津门大盐商
家资甚富

安岐酷嗜古今书画名迹
在津建沽水草堂
书斋名古香书屋
中贮历代名家翰墨
一时有“收藏之富
甲于海内”之誉

乾隆七年(1742年)60岁时
他将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汇成一帙
共六卷
名《墨缘汇观》

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

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安岐之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

中国书画著录书

清安岐编著

正编四卷
法书、名画各二卷
续编二卷
法书、名画各一卷

正编法书著录始自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西晋陆机《平复帖》
止于明代董其昌
名画著录始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展子虔《游春图》
止于明代董其昌

记载作品内容、纸绢
摘录题识、印章

所录宋代以前之画颇多考订

间有论及画家之笔墨或画法特色
可资鉴别真赝

续录一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卷
而迄明陆治《种菊图》止
凡121种
亦多名品

续编仅载标题
略记大概

两编所收书画大都为著者自藏
间有求售而未购之物

是书鉴裁精审而有卓见
颇资参考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
共有三编
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
共四十四卷
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共四十卷
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共二十八函
一百二十册

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阮元(1764—1849年)
江苏仪征人
字伯元
号芸台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
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善书
精研金石
参与编纂《石渠宝笈·续编》《钦定全唐文》等书

有《研经室集》《积古斋钟鼎款识》《两浙金石志》《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四卷等多种著述

八卷
清代阮元撰

阮元
字伯元
号芸台
江苏仪征人

清乾隆朝进士
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加太子太保、太傅

工诗文
精鉴赏
学通百家

曾奉乾隆皇帝敕命与王杰、董诰、金士松等人编纂《石渠宝笈》续编
将所见书画的题跋、真赝之别等随手记下
著成此书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卫贤高士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