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便装写字像轴

阅读

康熙帝便装写字像轴(图1)

《康熙帝便装写字像》轴

宫廷画家绘
绢本
设色
纵50.5厘米
横31.9厘米

在清代皇家教育中
对皇子学习的科目有着极为详细严格的要求
练习汉字书法是其中必修的功课

众皇子因个人性情、爱好等诸多因素
书风不尽相同
各有千秋

康熙帝自幼怡情翰墨
喜好书法
常在退朝之后与精于书法的文臣观摩古人墨迹
切磋书艺

他临写书帖并不拘于一家
由王羲之到颜真卿
从苏轼至米芾
无不遍临
从而形成了博采众长、清劲刚健的书风

他酷爱董其昌的书法
曾反复临写

其书迹潇洒秀丽
苍劲率真
颇得董书的精髓

由于康熙帝的提倡
本来已经日渐衰落的董书又左右了清代书坛百余年

图中康熙帝身穿便装
左手轻按平铺于方桌上的宣纸
右手提笔正欲习字
身后屏风上的墨龙暗示着王者尊贵的地位

以中国传统透视技法画出的方桌与用欧洲焦点透视法绘制的屏风座形成了画面中无法调和的矛盾

由此能够推断出
这幅作品绘制于西风东渐的早期
是一位学习过西方画法、但又没有彻底明了其透视原理的宫廷画家所创作的

虽然此画存在不协调的现象
但它依然是中西绘画交流、碰撞下的有趣的作品
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王羲之(303—361年)
东晋书法家
字逸少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出身名门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故又称“王右军”

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
草书学张芝
正书则取法钟繇
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
自出机杼
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
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
自成一家

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
真书势巧形密
行书遒媚劲健
千变万化
而体势自然

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
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

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
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颜真卿(709—785年)
字清臣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

唐代书法家

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
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
封鲁郡公
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

书法初学褚遂良
后请教张旭
深悟笔法

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
真书笔力弥满
端庄雄伟
气势森严
行书遒劲郁勃
阔达自在
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
献之)和唐初诸家
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世称“颜体”

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

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
樊哙拥盾
金刚嗔目
力士挥拳

”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
碑刻有《争坐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

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苏轼(1037—1101年)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次子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
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
上书神宗
遂被贬谪黄州

元祐间复起用
任翰林学士
出知杭州、颍州
官至礼部尚书

绍圣四年(1097年)
党争又起
再谪惠州、儋州
后遇赦北返
病殁常州
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
明白畅达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诗清新雅健
风格独具

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擅书法
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

用笔丰腴跌宕
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工画竹
学文同
为湖州竹派之一

能作枯木、怪石、佛像
出笔奇古

论画力主“神似”
并提倡“士夫画”
强调诗画一律
为古代文人画先驱

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装)
现藏上海博物馆

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

 米芾(1051—1107年)
字元章
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
祖籍山西太原
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
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曾任地方官
宋徽宗时任书学博士
擢礼部员外郎
人称“米南宫”

精书画
绘画擅长水墨山水
作泼墨云山
自云:“信笔作之
多烟云掩映
树石不取细意
似便已

”(米芾《画史》)创“米家山”

他善用墨法
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
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
尽得之矣

”(《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
极富笔墨情趣
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

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
后博采众长
自成一家

用笔变化多端
有“八面出锋”之誉
结体欹侧多姿
具真率自然之趣
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
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董其昌(1555—1636年)
字玄宰
号思白
又号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敏

精于书画鉴赏
富收藏

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
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
自谓于率易中得之
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
但并不泥古
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
拙中带秀
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并以其为代表
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原指出出产于唐代宣州地区的纸张

后专指明清时期以青檀树皮及少许稻草为原料制成的纸张

其纸质洁白细腻
不易虫蛀
色泽经久不变
是中国的一种高级书画用纸

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

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而成
水墨不易渗透
适用于在其上工整细致地描绘和反复上色
常用来画工笔画
生宣则容易渗透水墨
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
多用于写意画

屏风是我国古代室内的主要陈设器物

其最早的功能为挡风和遮避用

据《三礼图》记载:“屏风之名出于汉世
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

”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
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工艺品
成为古人居室内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家具

屏风在清代发展尤盛
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绘画造型术语
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
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
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绘画创作中将摄取的物象限定在一个视点、视向和视域的一种透视方法

以这种透视法创作的作品
画面符合生活中直观看到的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和造型原则
效果更为形象逼真

焦点透视法最早在西洋绘画中应用
清代早期传入中国
在当时称为“海西透视法”

绘画创作中将摄取的物象限定在一个视点、视向和视域的一种透视方法

以这种透视法创作的作品
画面符合生活中直观看到的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和造型原则
绘画的形象效果更为逼真

焦点透视法最早在西洋绘画中应用
清代早期传入中国
在当时亦称为“海西透视法”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康熙帝便装写字像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