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历横山晴霭图卷

阅读

吴历横山晴霭图卷(图1)

《横山睛霭图》卷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吴历绘
纸本
设色
纵22.8厘米
横157.3厘米

起首上角有作者书:“横山晴霭

”钤“墨井”印
幅下右角钤“延陵”

卷尾作者自题:“笔正写山横
烟云乱石生

破窗蕉雨过
添却砚池平

十日画成
海天雨霁
红日窗明
展卷题之

康熙丙戌年秋仲
墨井道人

”钤“墨井”印

“丙戌”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吴历时年75岁

尾纸处吴历自跋:“余近年作画
似勤似懒
有时不辞呵冻
忘暑忘餐
挥毫疾就
有时春暖晴窗
楮墨精良
对之瞌睡

吾不知此病之所来
或谓老之故也

然少年辈往往亦有如此

予数日前颇觉腕力笔健
漫学山樵而成小卷
虽未得其超逸
观之亦可消长夏

五月墨道人又跋

”下钤 “吴历之印”、“墨井道人”
迎首钤“延陵”

本幅及自跋纸上鉴藏印有“陆廷燦印”、“平原陆幔亭鉴藏印”等

后幅有戴兆芬、公望、顾文彬三家题记

作者在尾纸中说此图系学元代王蒙之笔
确有苍茫超逸之意

全图多用干笔勾廓
粗笔皴擦
浑朴厚实
脉络分明

由于画家早年曾寓居澳门
接触过一些西洋绘画
画中的群山呈显出阴阳向背
似有晴日当空之感
群峰层层推向远方
颇有些空间意识

吴历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最早融合西洋绘画的画家
该图十分自然妥贴地吸收了西洋绘画重明暗、讲透视的造型技巧
是为一绝

吴历(1632—1718年)
字渔山
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等
江苏常熟(今属江苏省)人

少年时遭遇明亡
信奉佛教
后转为信奉基督教

曾赴澳门
并受洗礼
教名西满·沙勿略(Simon ·Xareris)
并学习西文

原计划去欧洲
因故未果
后回内地
在上海、嘉定、苏州一带传教
卒后葬于上海南门外耶稣会墓地

早年学画于王时敏、王鉴
后接触西方文化
这对其山水画风的形成有潜在影响

喜用干笔焦墨
笔墨细腻
注重画面的纵深感
并略微注意到透视法的运用

吴历以其独到的艺术风貌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

据《竹人续录》等史料载
吴氏兼擅刻竹
风格缜密
深受嘉定派影响

砚面贮墨汁处
或称墨池
多为深凹小池

砚池多有富于装饰性者
以安排之巧、形状之奇或纹饰雕刻取胜

又名“拖尾”
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
位于后隔水之后

用镶料纸接成
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
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
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

王蒙(**8—1385年)
字叔明
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赵孟頫外孙

曾作过元朝小官
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

入明
曾任泰安知州
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
死于狱中

工诗文书法
善画山水
为“元四家”之一

《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绘画造型术语
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
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
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吴历横山晴霭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