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渔父图轴

阅读

吴镇渔父图轴(图1)

《渔父图》轴

吴镇作
绢本
墨笔
纵84.7厘米
横29.7厘米

在中国古代
渔、樵、耕、读
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
并常被用作文艺作品的主题
以表达作者避世遁隐的愿望
其中尤以“渔隐”的素材最为普遍

时至元代
汉族文人仕进无门
社会地位骤降
江南士人遭遇尤甚

于是
“渔隐”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
其中以吴镇的《渔父图》最为典型

吴镇善作“渔隐”题材的山水画
传世《渔父图》即有多幅
此图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幅

图中描绘江南水乡景色
平冈丛树
一渔父驾小舟逍遥于湖弯水色之间

全图墨色苍润
山石、树木、枝叶都注意到了墨色浓淡的交替运用
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

笔法多变
皴擦点染
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笔能力

湖山间幽僻清寂的意境跃然纸上
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

吴镇的《渔父图》大都以秀劲潇洒的草书《渔父群》相配
诗、书、画相得益彰

即如此图中所书:“目斷煙波青有無
霜凋楓葉錦模糊

千尺浪
四鰓鱸
詩筒相對酒葫蘆

”诗为画图点睛
真切地表达出 “一叶随风万里身”的隐逸情思

吴镇(1280—1354年)
字仲圭
号梅花道人
浙江嘉兴人

早年研习儒、释、道经典
后往来杭州、嘉兴地区
卖卜为生
以诗文书画自娱
终生不仕

其画以山水、墨竹著称
为"元四家"之一

善草书
师法怀素、杨凝式
多用于题画
独立的书作极为罕见

“渔隐”作为绘画题材始于唐代

唐代诗人张志和隐而不仕
以一叶扁舟垂纶捕鱼为乐
自号“烟波钓徒”

他创作了《渔父词》和《渔隐图》
从此这一题材便经久不衰

各个时代所追求的归隐意味是不同的

在元代
面对蒙古政权的高压统治
没有政治出路的汉族文人纷纷避世隐遁
所以在他们创作的《渔隐图》中“隐逸”的意味强烈

到了明代
文人可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
他们所描绘的《渔隐图》中出世隐逸的思想被大大淡化
却加强了对现实社会的描写
这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吴镇渔父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